文化人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41页(632字)

以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分支学科。

它的中心概念是文化,即经过后天训练所学到的行为形式。它探讨文化的起源、进化、变迁的过程以及文化的异同和交融,借以发现普遍性及特殊的文化模式。

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巴斯典和拉策尔。1860年德国学者A·巴斯典率先将文化史导入人类学研究领域,发表《历史上的人》一书,成为文化人类学诞生的标志。与巴斯典、摩尔根、泰勒等强调文化发展的演进图景不同,F·拉策尔则发表《人类地理学》一书,提出地理分布对文化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并强调文化传播的意义。这一时期进化论是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进化论学派遇到挑战,出现文化传播学派,进一步提出文化圈及文化层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的F·格雷布纳和L·佛罗贝尼乌斯。还出现了林诺夫斯基创建的功能学派,强调把文化看作整体,从文化元素的功能探讨各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人类学有了重大发展,主要特点是与社会科学及心理学更广泛深入地结合、渗透,出现了众多新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美国“历史批判学派”中分化出来的“民族心理学派(R·本尼迪克特)、文化相对论学派(M·赫斯科维落)、新进化论学派(L·怀特、J·斯图尔德)以及法国的结构学派(列维一斯特劳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