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开放型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83页(1531字)

外向型开放型经济是封闭型经济的对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大生产中固有的分工逐渐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究竟是采取开放型政策,还是固守闭关锁国的政策,会直接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外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明显地优于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新近的国际比较向我们揭示,上述结论不仅适用于小国经济,也同样适用于大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互相开放自己的市场对双方都有好处,而且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它相对的比较优势领域,过去我国长期以来拒绝接受并批判这种比较优势的理论,结果失去多次经济起飞的机会。对外开放的实践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我们逐步纠正了以往的偏见,转向主张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并从经济分析上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和实现我国的相对比较优势。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这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要求出发,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从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1、从1979年到199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2.9%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1%。199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35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35倍以上。2、到1991年底,我国批准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4200多家,外商投资协议金额523亿美元,实际投入233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638亿美元,实际使用额523亿美元。

利用外资的水平也愈来愈高,外资投入逐渐由第三产业向加工业以至基础产业转移。3、引起技术不断增加,技术出口扩大。

14年来,我国共引进技术4200多项,同期出口技术860多项。4、从1979年至1991年,我国对外签订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同21000多项,合同金额达19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9亿美元。先后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输送劳务人员达42万人。我国的企业在境外购买资产、在国外股票市场出售自己的股票也有了新的进展。

14年来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开放型经济战略的执行不仅带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国外资金的利用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强了重点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包括建设煤矿、电站、油田、冶金、化工、铁路、机场、公路、港口等1000多个大中型项目。由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使一些重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日益现代化,许多企业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也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对外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整体上增强了人们的现代化商品经济意识,激发了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勇气,开辟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广阔道路;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国际经济相互联系的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加快经济发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也要求我们的经济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开放度,通过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把国外先进的生产力转变为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和发展,加速新兴产业的开拓和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