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40页(2977字)

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高尚、最进步的新型的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有根本区别。第一,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不同,精神文明的性质就有根本的区别。

第二,阶级基础不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纪律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因而它能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进步。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已由进步的阶级变为反动的阶级,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就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局面。

第三,理论指导和思想核心不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其思想核心是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信条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其思想核心是个人利己主义。第四,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对抗,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的纪律、伦理道德和行动准则。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尖锐的阶级对抗之中,穷人和富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道德是根本对立的。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全体人民创造,又为全体人民享用,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精神文明的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和享用处于分离的状况,精神文明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但却被资本家享用,劳动人民过着贫乏的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分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大类,更细地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健康良好的社会心理。

它是人们对社会环境的直接感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直接形成的良好的普遍意识,表现为群众的正常的要求、愿望、习惯、趣味、情感等等。这些社会心理是通过世代相传和潜移默化等方式自发形成的。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体系,包括经济、哲学、伦理道德、政治、法学、美学、教育、艺术、科学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明的活的灵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精神法庭”。

第三,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和法制纪律观念。民主和法制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又是精神文明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可见,民主精神、法制纪律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第四、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的设施、活动和成果。

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抓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朝着文明、健康、科学的方向前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规律,主要有: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性质的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就有什么性质的精神生产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它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而精神文明也不是消极地适应物质文明,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就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也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两个文明一起抓,正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部各方面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大方面,其中又有许多具体的方面。

这些不同的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首先,它们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上直接同一。

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科学文化建设,以及它们内部的各项具体建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四有人才,使我们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次,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科学文化建设包含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直接肩负着双重任务。同样,思想道德建设也包含着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它不仅要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还要给人们科学的政治理论和伦理知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自觉利用这个规律,促进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批判地继承与批判地吸取的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在空地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吸取继承人类的一切优秀的精神成果后创建的。

同样,要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借鉴和吸收各国先进的精神文化成果。特别是能够满足全体人民精神需要具有长久精神价值的精神成果,更要加以继承。

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国粹主义、全盘西化与闭关自守都违背了这个规律,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完全错误的。第四,文明与野蛮、精神文明与精神垃圾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智慧与愚昧、真善美与假恶丑、违法乱纪与遵法守纪等的矛盾和斗争将大量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也只能在批判斗争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对资产阶级的和封建的意识形态取调和的态度,放弃批判的武器,同样也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它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坚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精神文明的指导,改善和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搞好。竭力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正在切实抓紧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揭示了精神文明的含义,明确指示了精神文明的内容,辩证地论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内部的关系。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