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55页(987字)

系统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在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使用“思想体系”这一范畴,并将这一范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人。

他在1907年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书中,提出着名的“五项因素公式”。其中第五项即是反映社会心理的“各种思想体系”(《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第3卷,195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使用过“思想体系”这个概念,但他们所使用的与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大致相当于各种思想体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思想体系是有阶级性的,一定的思想体系总是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这是因为思想体系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的形式和内容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在奴隶社会里,产生的是奴隶主思想体系。

在封建社会产生的是封建主思想体系。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奴隶社会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农民,因受其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形成自己本阶级的思想体系。在一个社会中,往往同时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1、反映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体系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2、旧社会的思想体系。它反映已经消灭或正在消亡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一般说来,这种思想体系在社会中以一种残余状态存在;3、反映现存社会中孕育成长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阶级思想体系的激烈冲突。但是,各种思想体系同时也有相互影响、吸收的关系。

思想体系的直接来源是社会心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特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自发形成对社会和周围事物的直接的、朴素的感受,形成社会心理。

这种形式经过思想家的概括、加工、提炼,上升为系统的,抽象的反映形式,这就是思想体系。

社会心理为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反过来,思想体系一旦形成,也给予社会心理以重大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