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97页(3040字)

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产生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

因小生产者之间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削弱,产生了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14和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威尼斯、热亚那、佛罗伦萨等)的织布、采矿、冶铁等行业中,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采用野蛮的暴力手段,加速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迫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劳动者,积累了开办工厂、矿业所必需的大量财富。

以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典型,这种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西欧各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来自腐朽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与束缚,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

1664~166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封建时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此后,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变法维新而进入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积极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8世纪30年代起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美国等国发生了产业革命,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过渡,这就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商品生产彻底战胜了自然经济,阶级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两大基本阶级,产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基本特征 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基本的对抗阶级。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谋生。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基础上和雇佣劳动制,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②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商品生产最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物质财富都采取商品的形式,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甚至工人的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商品交换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商品化的社会。③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把雇佣劳动者作为价值增殖的工具,无偿占有了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这种占有都是以劳动力商品的“平等”买卖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剥削方式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剥削方式相比,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与欺骗性。

④资本主义社会是使用机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6页)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日益庞大的生产资料与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并不是由那些真正使用这些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所共同占有,而是被资本家私人占有,这就形成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集中表现。由于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产生着破坏性很大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不可克服,不能自身解决的矛盾。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的社会,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克服这一矛盾,但资产阶级决不可能自动放弃私有财产,这就注定了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解决这一矛盾。而这一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的社会,而不是象资产阶级自我吹嘘的那样,是一个“自由”,“民主”,“永恒”的社会。⑤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总和决定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是为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资本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和选举制,比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所进步,但其实质仍然是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如三权分立制)完全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服务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其本质特征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货币拜物教,即一切为了金钱。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已经变成一种腐朽没落的世界观。

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从产生到19世纪6~70年代,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鼓吹自由放任主义,反对闭关自守,广泛开辟国内外市场,主张国家不得干预经济生活。自由竞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

但是,在自由竞争中,大企业能够利用大机器,抢先采用先进技术,利用经济优势,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大资本家手中,产生垄断的趋势。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在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形成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都极端尖锐化,垄断并没有解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反而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中更大的两极分化与阶级对立。在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国际矛盾尖锐和加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崩溃和灭亡。

历史趋势 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本世纪50年代以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逐步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作用空前加强。

资产阶级试图通过国家干预,缓解生产社会化与垄断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依据其雄厚的资本家实力,实行“福利国家”等政策,诸如“工人参加管理”,“工人持股”等等,试图以缓解社会矛盾。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没有改变垄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马克思当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透彻分析,指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取代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论断,在今天依然是科学论断;而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论断也未过时。现代资本主义的衰落和灭亡过程,在70多年前的列宁时代已经开始,这一过程或许是漫长的。

但资本主义灭亡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过渡,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