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派人口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252页(552字)

纯粹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口的一种理论。

它起源很早,但作为人口理论的一个学派流行,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

生物学派人口理论的奠基人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1820-1903),他在其生物进化论中提出人口增长自我调节的原理。他认为,生物生存能力和它的生殖力成反比例。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生存能力最强,个体最发达,用于发展个性的精力最多,随着脑力的发达,生殖能力已经减退,所以生育率最低。

文明一旦普及于世界,人口将趋于静止状态。美国生物学家、人口统计学家珀尔进一步发挥了斯宾塞的观点,把生物繁殖规律等同于人口增殖规律。1952年,卡斯特罗在《食欲与分配》一书里提出人类生育率随食物的日益丰富而下降的观点。基尼(1884-1965)于1929年提出所谓周期论,即认为人口发展过程同人的生命过程一样,也会经历生育、发展、成熟和萎缩、死亡的相继阶段。

人口增殖率的变化并不反映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是反映“胚胎细胞”素质的变化。

人口既包含生物属性,也包含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主要的,生物属性也受社会属性的制约。

所以,单纯从生物属性无法揭示人口增殖变动的规律性。

上一篇:坎南 下一篇: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