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667页(1002字)

若干工业企业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工业集中的区域。

通常指以一个较大的工业企业为骨干组成的企业群,也包括为协作制造配套产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设施基础上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有计划建设的工业区,一般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对外联系广泛,常可代表所在地区的工业特点和发展水平。

工业区的范围,从几平方公里至几百平方公里不等。工业区的构成,包括生产厂房、仓库、运输设施、动力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共同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及绿地等。

工业区的类型很多,按形成条件和所处位置,可分为城市工业区和矿山工业区;按性质和结构,可分为专业性工业区和综合性工业区。

城市工业区,多数由加工工业企业群组成,它们大部分是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或工业集聚的基础,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城市工业区的内部结构比较协调,并有紧密的生产联系。城市工业区往往体现出城市经济的某种特征。

矿山工业区,是在采掘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企业群。

专业性工业区,是由专业相近,生产联系密切的若干工业企业组成的工业群。如煤炭、电力、炼焦、化工等组成的工业区,钢铁冶炼、金属加工等组成的工业区。

综合性工业区,是集中配置若干不同性质工业企业的工业集中区域。

综合性工业区内,各工业企业的结合比较松散,主要是为了共同使用水源、电源、交通干线及公用设施而配置在一起的。

工业区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一般说来,工业越发达,工业集聚的程度越高。因为工业在地城上的集聚,能减少原料和半成品或协作部件之间的转运距离,从而可节省运费支出、能源消耗和公用设施投资。

不同社会制度下,工业区的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区是自发地、盲目地形成的,往往带有畸形发展的特征。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区,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计划形成的,其发展规模和企业构成,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协调,因而是比较合理的。

上一篇:工业圈 下一篇: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