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中国民主同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66页(809字)

简称“民盟”。

爱国民主党派之一。前身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19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决定取消团体会员制,以个人名义入盟。同时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呼吁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

次年10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梁漱溟、左生、史良、张君劢、朱蕴山等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并提出立即召开各党派会议,协商国是,成立联合政府和普选产生国民大会代表等政治主张。1946年1月,民盟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密切合作,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进行斗争。

同年11月,拒绝参加国民党违背政协决议而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否认“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0月,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地方组织和成员则转入地下,坚持斗争。

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举行一届三中全会,成立临时总部,确定联共反蒋的政治路线,决心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由沈钧儒等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随后积极参加筹备新政协的工作。9月,选派张澜、沈钧儒等十八人组成代表团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会上,张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并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同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