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412页(789字)
【生卒】:1892—1978
【介绍】:
四川乐山人。
原名开贞,号尚武、鼎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起,先后在嘉定高等小学堂、嘉定府中学、成都高等学校理科就学。
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五四时期,从事新诗创作,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3年在日本获医学学士学位,但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前夕,撰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的真面目。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因遭国民政府通缉流亡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其间所着《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系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着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在周恩来领导下,组织文化界进步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历任救亡日报社长、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这一时期所作《屈原》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揭露了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激励了人民的斗志。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被列为解放区整风学习文件之一。抗战胜利后,在重庆、上海、香港等地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到解放区。次年7月当选全国文联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和历史研究。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生平着述甚丰,有《沫若文集》行世。1982年起,《郭沫若全集》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