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疑古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496页(424字)

亦称古史辨派。

五四运动以后在史学研究中出现的学术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适、顾颉刚、钱玄同等。

以1923年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为发端,至1926年《古史辨》刊行,标志该派正式形成。以疑古辨伪为主旨,系统分析了自先秦至两汉古书上有关古史的记载,揭露出它们本来的神话传说面目。

顾颉刚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为该派理论依据。其要点是: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状况,但也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以此说明中国古史是各时代后人层累造伪的产物。主张治古史要敢于疑古,提出了“离经叛道非圣无法的《六经》论”。

后从“疑古”发展为“辨伪”,并出版《辨伪丛书》。其文章均收入《古史辨》。

疑古派思想是五四运动以后反封建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又认为“唯物史观不是味之素”,将唯物史观排斥于历史学范围之外。

抗日战争期间该派逐渐消失。

上一篇:暨南大学 下一篇:中华民国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