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27页(2152字)

又称“消费资料”、“消费客体”、“消费品”。

用于满足个人或集体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的统称。生活资料是人们进行消费活动的基础和对象。没有一定的生活资料,人们就无法正常地进行各种消费活动。

由于食物是活的个体用来维持自己生存的首要条件,因此,从狭窄的意义上说,生活资料就是农产品,它包括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

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更进一步地说,只有狭义的生活资料即食物的生产能够超出直接生产者的需要,才有社会分工和一般剩余劳动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直接生产食物等生活资料的劳动者的较高生产率,是社会分工和一般剩余劳动的自然基础。

生活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构成: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生存资料是指维持人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它是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

不管人们有多少个人收入,即使收入为零,也要消费这种生活资料。

可见,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社会产品是最基本的生存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存资料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应变化了。内涵主要指质量的提高。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食品、服装、住房以及各种同名称的生存资料,质量大不相同。外延则指品种的增加,新的生存资料不断出现,且发展到保健卫生、安全设施等领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有些产品如家用电器、轿车等,在一国是享受资料或发展资料,在另一国则是生存资料,但在一国的一定时期生存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是既定的。生存资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是生活资料中的基本成分。

发展资料是用以发展人们体力和智力的消费品和服务。例如,能延长人们生命的高蛋白食品,有助于体力发展的体育卫生用品,用于提高智力的各种文化生活用品等,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范围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

发展资料的消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文化学习和专门训练即属此种情况;有些是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同时实现的,如观看电视节目,既使人们享受到艺术成果,又能提高和发展人的才能;而在较多场合,则是通过公共消费方式实现的,如在高等学校学习,参加集体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发展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益丰富,但发展资料的消费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有在适合资本需要的范围内才能允许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资料的日益丰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享受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享受及精神享受的各种生活资料。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品。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愉快、舒服、方便,除了要有各种生存资料及发展资料外,还需要有各种享受资料,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使自身的生活更舒适、愉快。如满足美食欲的山珍、海味、佳肴等高级营养品;满足审美欲的各种华丽服装;满足其他欲望的各种各样的高级消费品,如舒适豪华的住宅,以及文娱活动方面的各种享受资料等。享受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在一国为享受资料的在另一国可能为生存资料,但在一国的一定时期,其平均范围是既定的。享受资料的种类和数量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资料的构成将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其变化趋势将逐步由低消费结构向高消费结构发展,由主要是生活消费向更多的精神消费扩展。

温饱型消费是以生存资料的消费为主。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的增长侧重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这两方面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生存资料消费的增长。到一定阶段,在全部消费中,生存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的比重。

同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消费品的数量方面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将对消费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档次的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的消费范围,人们的消费支出将更多地投向高档和精制的新产品,从而从低消费结构向高消费结构发展。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精神生活将更被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也日益发达,人们从事文化活动的范围更加扩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劳动者越来越要求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能得到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文化学习、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等活动,消费由主要是生活消费向更多的精神消费扩展。

参考文献:

恩格斯,1972,《1891年单行本导言》,《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于光远主编,1992,《经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