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140页(1849字)

人口经济具有双重含义:人口经济过程和人口经济关系。

人口经济过程是指人口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运动过程。它包括由经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人口变动,如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所形成的人口城市化过程,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变化而引起的人口阶段、阶层结构变化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职业结构、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等。

人口经济过程还包括各种人口变动引起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的变化等。

因此,人口经济过程既是人口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结果,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口经济关系是指人口与经济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关系,其内容涉及到全体人口和人口各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所发生的人口经济关系,如人口生产关系、人口分配关系、人口交换关系和人口消费关系等。人口经济关系是诸如人口社会关系、人口宗教关系、人口民族关系等其他一切人口关系的基础,其他一切人口关系都是在人口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派生或延伸的关系。

克思和恩格斯对人口经济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其主要思想是: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人口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人口过剩和工人贫困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于饥饿或移民来消除过剩人口,这是“生产力压迫人口”。

与之相反,古代社会人口大迁徙是由于生产力不足所造成的人口过剩的结果,这种过剩人口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经济思想是基于当时资本主义人口经济现象的认识与判断,也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人口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的批判。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在妨碍的条件下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有一种超越为它准备的生活资料而不断增长的永恒的趋势。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欧的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却增长较快,这证明了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的完全破产。

现代西方人口经济理论则应运而生。英国经济学家雷德韦(W.B.Reddway)首先提出了人口经济这个命题,它对人口增长率下降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经济效益应是正增长。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经济关系的巨大差异,现代人口经济研究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人口经济理论更是五花八门,如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过剩人口理论,素维(Alfred Sauvy)的经济适度人口学说,刘易斯(Lewis)的人口增长经济理论等都对不同人口经济现象或不同人口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中国,人口经济过程和人口经济关系处在迅速变化之中。一方面,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向低水平转变;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结果是中国人口经济关系朝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中国人口多,增长快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口经济矛盾在较多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如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的矛盾,人口增长和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短缺的矛盾,劳动力供给偏大与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等,都说明中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协调和改善人口经济关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中国学者马寅初较早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矛盾(1956年),并提出了改善中国人口经济关系的措施。

实践证明,马寅初的人口经济思想是正确的,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还遭到批判。70年代之后,中国坚持一手抓人口控制,一手抓经济发展,已经改善了人口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马克思,1975,《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彭松建,1987,《西方人口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纯元、李竞能、吴忠观,1983,《人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