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与累积因果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389页(3700字)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是关于市场运行的一个基本假说。
市场运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各种互为因果关系的经济力量以累积的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引起一系列变化并推动经济系统脱离它的初始状态,使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这个概念首先由冈纳·缪尔达尔(G.Myrdal,1957)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中分析地区不平衡发展时提出的。他认为,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差别和工资差别之间、工资差别和劳动力流动之间、劳动力流动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分别存在着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从而使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地区间的工资差别、人均收入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趋于扩大。
当累积到一定限度时,循环累积方向可能发生逆转,表现为发达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变小,减弱经济增长势力,增加对落后地区产品的需求,生产要素流回落后地区,刺激落后地区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别逐渐缩小,直到平衡。
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所包含的基本假说早在阿林·杨(Allyn A.Young,1928)的“收益递增和经济进步”一文中就提出了。卡尔多(N.Kaldor)在杨的基础上使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明确化和具体化,并发展成一种分析方法,用来分析经济发展过程。迪克森(K.Dixon)和瑟尔瓦尔(A.P.Thirlwal,1975)和塞特费尔德(M.Setterfield,1997)分别对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进行了模型化。
斯密定理指出,“劳动分工,这个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因,要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杨从相反的角度指出,市场的扩大会加强使用迂回生产方法以及进一步实行行业分工和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消费品工业来说,市场的发展使之进一步横向多样化成为可能,即推出新产品和增加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种。对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来说,由于技术集中程度不同,市场扩大导致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专业化过程。
这里生产效率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宏观经济结构现象,取决于机械化过程和技术进步发生率。
在一个既定的行业中,由于生产的内部联系和技术集中,一个行业的市场扩大依赖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和专业化,而后者的发展和专业化又取决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和专业化,依此类推,一个行业的效率提高不仅取决于本行业的内部发展,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全面发展。就是说,每个行业的专业化只是分工和专业化总过程的结果,不仅要受到其他行业专业化程度的限制,而且该行业的效率提高又会扩大到其他行业,最终扩大到整个生产部门。如果某一特定“关键”行业的发展遇到提高效率的机会,即迅速扩大的市场,就有利于部门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效率。这样,“成熟”的行业就会受益于本部门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由此获得再发展的机会,而且随着“疲劳状态、比例失调和瓶颈状态”等各种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在杨的分析中,市场扩大可理解为生产总量的增长。而生产总量增长是收益递增的结果,收益递增又取决于市场本身的扩大。因此,“市场扩大决定市场扩大”。这不是同义反复,因为机械化和结构变革为进一步的变化创造了新的机会,市场扩大正是通过机械和结构变革引起效率的提高。
在市场的正常运行中,任何一种推动力都是累积性地增强的,需求的增长通过行业间联系网络引起无休止的供给和需求的连锁反应。
其中,每个部门都因“受力”而发生变化,同时又“发力”引起进一步的变化。所以,“变化是累积性的,并且以累积的方式传递下去”(Young,1988)。
累积性因果循环要成功地持续下去,还取决于学习效率、技术进步和有效需求三个方面条件。
学习效率。
罗森伯格(Rosenberg,1976)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发展可以看作是“学习过程”。经济增长包含有一系列连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决策和事件。
当这些经济活动、决策和事件具体化时,就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疲劳状态、比例失调和瓶颈状态”。经济增长要求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些问题的发现过程、探索求解过程,就是学习过程。经济增长越快,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感到有必要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学习的愿望就越强。
如果学有成效,经验和知识便积累起来,知识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发展和变革过程的每一步就会变得更容易,生产率和增长率以及学习过程本身的效率都将得到提高。因此,学习过程又依赖于产出增长,又能带来效益,并引起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
技术进步。
累积循环过程中工业的机械化,行业分工和专业化依赖于技术进步。无论技术进步表现为引进新产品和增加产品特异性,还是表现为通过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也是一种有规律的、进化的和累积的过程。其中,规律性体现为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已被采用的技术的进步程度。
进化特征是指技术进步通常是抛弃旧技术的某些部分,而不是全盘否定。
累积性是指一项新技术的推出和采用取决于过去的掌握程度,进而又来自于技术进步所要求的“学习过程”。
技术进步过程的效率和效力取决于实际需求的推动、降低需求性质的不确定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使开辟新的扩张途径更加容易,而且从一种方式转变到另一种方式也变得容易。也就是说,市场的扩张降低了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并提高了创新过程的“灵活性”。
此外,市场扩大愈迅速,学习过程也就进行得愈快愈有成效,知识、技能和运用能力的积累率就愈高。
因而,技术进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愈容易得到克服。
有效需求。卡尔多认为,需求的增长构成了工业生产内部“自激动力”的主导因素。
需求增长决定产出的增长,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部门以及整个经济都得到增长。生产过程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变成累积性增长,还是停止增长,取决于下一轮的需求,取决于对由于效率提高而增加生产所诱发的需求的反应。
因此,需求的增长是工业生产内部动力的“薄弱环节”。有效需求给累积因果关系的循环过程提供了“开放度”。
累积性因果关系循环原理说明了市场机制本质上倾向于累积运动,一旦进入增长阶段,市场就趋于累积性的自我扩张,然而当增长势头消失,增长速度放慢时,市场就趋于减少累积作用。正如帕西内蒂(Pasinetti,1981)所说,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静止不动,因为它一旦停止扩张,它就会倒退。
参考文献:
Argyrons,George,1996,Causation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Kaldor’s Fou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an Evolutionary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Vol.XXX.No.1,March,1996.
Dixon,K And A.P.Thirlwal,1975,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 Rate Difference along Kaldorlan Lines,Oxford Economic Papers,Vol.27,201—214.
Pasinetti,L,1981,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Cambride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tterfield,M,1997,History versus Equilibrium’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21,365—378.
Young,Allyn,1928,‘Increasing Returns’and Economic Progress,Economic Journal,Nol.XXVIII,No.152,December.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谭崇台主编,1987,《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