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消费倾向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426页(2922字)

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即收入每变动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动量。

以△Y代表增加的收入,△C代表增加的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即:MPC=△C/△Y。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凯恩斯认为,消费是实际收入的函数,设C=f(Y),则边际消费倾向为:MPC=dc/dy

在谈到边际消费倾向时,凯恩斯指出,“当社会之真实所得增减时,其消费量亦随之增减,但后者之增减常小于前者。”(1964,P.99)“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不论就业在什么水准,都是一个常数。大概当就业量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就有减少的趋势,换句话说,真实所得增加时,社会愿意以之作消费之用之成数渐减”。(同上书,P.104)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可以得出:(1)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但小于1(0<MPC<1);(2)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MPC<APC,由此,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3)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d2c/dy2<0)。

必须注意区别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后者是消费和收入之比,表示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APC=C/Y,而边际消费倾向则是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考察的是收入和消费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动态的过程来考察消费的变动和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是考察消费行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例如,人们发现,消费的波动一般比收入的波动更小,这一现象就可用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得到解释。

一般来讲,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比长期边际消费倾向要小,例如有人曾估计,美国1953~1983年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0.78,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则是0.91(霍尔等,1986,P.191)。

因此,在短期内,当收入下降(或上升)时,消费的下降要小于收入下降(或上升),而在长期内,消费的下降(或上升)则和收入的下降(或上升)基本一致。这种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收入的暂时变动和持久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当收入增加时,如果人们认为这种增加是暂时的,则只会将其中很小一部分用于消费,而如果认为是这种增加是持久的,以后还会继续下去,则会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消费,即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而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认识到这两种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别,对于制定政策十分有用,它表明,临时性的增税或减税政策是无效的。

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就是收入增量和储蓄的增量之比。

以△S代表增加的储蓄,边际储蓄倾向,即:MPS=△S/△Y。显然,收入的增量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即△Y=△C+△S,于是有MPC+MPS=1,因此,若MPC较大,则MPS就较小,反之亦然(例如若MPC=0.85,则必有MPS=0.15),这两个量“就像一对面貌相反的孪生兄弟一样相互关联”(萨缪尔森,1992,P.213)。

上述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基石——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从而引起消费不足;而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就会引起投资不足,二者的不足就是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会造成失业。

由此,凯恩斯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失业的根源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根源。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归根到底是消费需求不足引起的,投资需求不足只是由消费需求不足派生出来的,因此,凯恩斯认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就在边际消费倾向不足这个心理规律上。

但是,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不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而主要只是以“心理规律”为依据。1946年库兹涅茨发现,从长期看,平均消费倾向接近一个常数,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发现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杜森贝、莫迪利安尼、弗里德曼等人则用新的消费函数理论对库兹涅茨发现的消费函数之迷作出了解释,使人们相信,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致不变的常数。而霍尔则更进一步提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服从随机走动的随机变量,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是一个单变量的一阶尔可夫过程。

凯恩斯之所以十分重视边际消费倾向,就在于它可以确定国民收入(从而就业量)和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投资乘数的大小。

因为△Y=△C+△I 所以△Y=k△I

式中:k=1/(1-MPC)为投资乘数。

这就是说,投资乘数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投资乘数越大,从而由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也越多;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则投资乘数越小,从而由投资乘数所引起的就业增加也越小。乘数理论虽不是凯恩斯的发明,但将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相联系,用边际消费倾向作为确定乘数的计算公式,则是凯恩斯的一大贡献。在凯恩斯以前,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了乘数的作用,例如,卡恩(Kahn)就发现由投资增加引起的投资品工业中第一级就业的增加,会引起总就业量数倍的增加。

但他们却不能确定这个倍数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会是这么大。

自凯恩斯提出用边际消费倾向计算乘数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决定经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当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量不会同比例增加,反之,当收入减少时,消费也不会同比例减少,由此可见,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实际上对经济的波动起了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越小,经济也就越稳定。

参考文献:

凯恩斯,1964,《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萨缪尔森,1992,《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加德纳·阿克利,1981,《宏观经济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霍尔、泰勒,1988,《宏观经济学——理论、运行和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

汉森,1963,《凯恩斯学说指南》,商务印书馆。

梁小民,1992,《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消费预算线 下一篇:家庭生命周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