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过度周期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777页(2330字)
按照一种流行的分类,经济周期理论大致可以分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和消费不足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的中心论点是,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或资本品工业生产过度所造成的生产结构不平衡。按其对货币作用的强调程度,投资过度论又可以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和非货币投资过度论。
货币投资过度论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F.A.Hayek),其他还有马克卢普(F.Machlup),米塞斯(L.Mises),罗宾斯(L.Robbins)等人。这种周期论的理论基础是维克塞尔(K.Wicksell)的理论,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新维克塞尔派”,但有趣的是,维克塞尔本人却不属于这一学派。
哈耶克以没有闲置未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为前提,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按市场利率计算的资本预期收益的现值就会提高,对资本品的需求就会上升,生产者将利用银行膨胀的信用,扩大资本品生产,这将使一部分先前直接用于消费品生产的资源转用于资本品的生产。如果货币供方能持续增加,市场利率就会一直低于均衡利率,生产会继续扩大,经济持续上升。但这样一种低水平的利率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一旦银行停止信贷扩张,衰退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或者是因为在原来低利率下利用银行信贷上马的投资,在目前高利率水平下不得不下马,或是因为已生产出来的资本品,由于其他企业家缺乏资本而销路疲滞,价格暴跌。
信用扩张为什么必然要终结呢?哈耶克的回答是,不断地扩张信用将引起价格持续地上涨,因此造成货币制度完全崩溃的危险,面对这种危险,银行迟早会停止信用扩张。
衰退使生产结构重新趋于均衡。
劳动力被资本品部门抛出,又逐渐为消费品部门所吸收,但这是一个缓慢、痛苦的过程。企业和居民户会窖藏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通货紧缩,这将进一步加剧萧条。
由于窖藏和货币供应的减少,市场利率会升至均衡利率之上,价格水平下降,投资减少,过度投资将被消除。当货币供应停止下降,悲观情绪消失殆尽,市场利率重新趋于均衡水平,新一轮的扩张又有了生存空间。
非货币投资过度论也强调投资是决定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周期根源于投资过度。与货币投资过度论不同的是,这些学者将货币体系视为被动因素,经济上扬时货币不扩张,下降时货币收缩,也就是说,货币供应仅仅是对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而不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
这一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杜冈-巴拉诺夫斯基(Tugan-Baranowsky)。按照他的理论,周期的主要特征在于扩张时“自由资本”(Free Capital)被转换成固定资本或实际资本,在收缩后,固定资本或实际资本被转换成自由资本。所谓自由资本,也就是今天的所谓可贷资金。通过厂商的投资行为,自由资本转化成固定资本即投资品。
资本产生的收益,如果不用于更新磨损的机器,而是用作未来支出的基金,那么固定资本就转化成自由资本。在下降期,来自人们固定收入的储蓄如果不被花销,也会积累成自由资本。当自由资本积累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时,就会出现使用这些自由资本的压力,新的投资活动激发经济上扬。在这期间,低利率进一步刺激了投资活动。
当全部自由资本转化成实际资本后,下降开始出现,由于不再有可用于购买新设备和建筑物的资金,投资不得不停止。
斯庇索夫(A.Spiethoff)修正了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理论。他认为,上扬的出现可能是杜冈-巴拉诺夫斯基所说的那样起因于自由资本的推力,但固定资本的拉力可能是更有力量的因素。
对资本品的需求会促进创新,创造新的盈利机会。
至于下降的出现除去杜冈-巴拉诺夫斯基所说的原因外,也可能是因为由创新所生成的投资机会消失了。由此,斯庇索夫用投资需求的拉力论补充了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的自由资本推力理论。
属于非货币投资过度论的学者还有卡塞尔(G.Cassel)、维克塞尔等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这一学派显然有密切的联系。
还有人将加速数理论也列入这一学派。
参考文献:
Hayek,F.A.1933,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 World.
哈耶克,1958,《物价与生产》,商务印书馆。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1982,《周期性工业危机》,商务印书馆。
Spiethoff,A.1953,Business Cycles,International Economic Papers,No.3,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Valentine and Dauten 1983,Business Cycles and Forecasting(6th ed),Southest Publishing Co.
哈勃勒,1980,《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