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阿弗里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71页(3902字)

【生卒】:1842~1924

【介绍】:

近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英国经济学家之一,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1842年7月26日出生于伦敦郊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4年7月13日在剑桥去世。1861年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数学。1865年毕业获选为该院数学特别研究员。

1868~1877年任该院数学讲师。此时,他开始对哲学和伦理学发生兴趣,也注意到工业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并把贫穷当作社会罪恶的根源,遂促使他转向经济学研究。

1877年他与经济学家玛丽·佩利(Mary Paley)结婚,转任布里斯托尔(Bristo1)大学学院院长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83年转任津大学巴里奥(Ballio1)学院讲师、研究员。

1885年返回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

1908年从剑桥大学退休。他是英国科学院研究员,曾任皇家经济学会副会长。他还先后为金银委员会和印度通货委员会作过证词,也曾作为皇家劳工委员会委员参加起草其最后报告。

即使退休他亦未放弃经济研究和公益活动,直至生命垂危。

歇尔的主要着作有:《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dustry”,with M.P.Marshall,1879,与夫人合着);《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1890年初版,1920年第八版);《产业与贸易》(“Industry and Trade”,1919);《货币、信用与商业》(“Money,Credit and Commerce”,1923)等,其中《经济学原理》为其重要代表作,该书兼收并蓄,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因此,该书一出版就被认为是西方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他获得了“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盛名。

马歇尔的经济思想,除继承英国经济学的传统外,还受自然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和法国古诺的数理经济学着作的影响。

他在方法论上的特点:一是运用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物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

据此,他认为在经济现象之间从而在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着连续的关系,不能有严格的区分。二是运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

他认为分析经济现象的正常状态时应重视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如需求和供给)如何保持均衡的静态分析;他把这个均衡概念运用在他全部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中。

三是运用“边际增量”分析。

他认为观察经济现象的本质时,“增量”的关系比“总量”的关系更重要,他几乎和杰文斯(W.S.Jevons)、门格尔(C.Menger)、瓦尔拉(L.Walras)同时在教学中独立地用效用的“边际增量”来说明人对一物的需求。以后他又把这个边际增量分析运用在他的全部价值论和分配论中。

四是用主观下列心理来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他用这两种心理动机来解释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种支配地位才让位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但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仍然很大,至今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可以具体地从需求理论、生产理论、均衡价格论、分配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1.需求理论 马歇尔认为,需求理论的基础是边际效用论。

个人的边际效用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边际效用只是表现购买者的主观愿望,无法加以直接衡量,于是马歇尔在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间接地用购买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价格来衡量边际效用,这样,“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表现为“需求价格递减规律”,即价格低时需求量大,价格高时需求量小。

在分析需求时,马歇尔提出了着名的“需求弹性”概念,表示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之比。马歇尔指出,价格的下降或上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因不同商品的性质而不同,随消费的情况而异,可以用需求弹性概念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需求弹性概念现已被经济学家广泛采用,用以说明价格与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作为预测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变化的依据。

2.生产理论 马歇尔以生产费用论作为分析供给的基础。每个厂商在生产时都根据“替代原理”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方法)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生产方法),力求使生产费用最小化,在长期中相对边际价值产品将与相对边际费用相等。马歇尔认为,短期边际生产费用一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故供给与价格的关系是:价格高时供给量大,价格低时供给量小。

价格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关系可以用“供给弹性”来表示。马歇尔认为,商品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供给在短期内不易变动,故短期供给弹性较小,长期供给弹性较大。受收益递减规律支配的行业的供给弹性小,受收益不变或递增规律支配的行业的供给弹性大。

在分析行业均衡时,马歇尔引入了“代表性企业”概念。根据定义,行业产量的长期供给价格等于代表性企业在该产量水平处的平均成本,因此,可以把全行业产量看作是由固定数目的代表性企业生产的,代表性企业的平均成本与规模随行业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3.均衡价格论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础上的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核心。马歇尔认为,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需求与供给相一致时的价格,均衡价格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即剪刀的两边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时,购买者按均衡价格购买商品所得的总效用将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代价,两者的差额被称为“消费者剩余”,它表示购买者获得的净福利。在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时,马歇尔引进了时间因素,将均衡区分为暂时均衡、正常的短期均衡、正常的长期均衡三种。

马歇尔认为,时期越短,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越大;时期越长、生产费用对价格的影响越重要。

4.分配理论 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马歇尔建立了他自己的分配理论。

在他看来,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共同合作创造的。生产要素除劳动、资本、土地外,还应包括“工业组织”(即资本家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而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则取决于它们各自的均衡价格。工资是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供给(取决于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劳动的费用和对劳动的“负效用”)均衡时的价格。利息是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供给(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享受的“等待”)均衡时的价格。

由于土地没有生产费用,而且它的供给量是不变的,因此,地租是由土地的需求状况从而由它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它是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至于利润则是资本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冒风险的报酬,正常的利润是产品长期供给价格的组成部分。

5.福利经济学 马歇尔假定,各人的效用函数在原则上可以比较。若两人的收入相同,他们的货币边际效用也相同;若两人收入不同,富人的边际效用较低。

据此马歇尔认为,社会最优就是总效用最大化。

社会可以通过实行收入再分配政策,使富人的一部分收入向穷人转移,从而实现全社会福利的改善。

马歇尔还证明,将农业部门的税收用于补贴制造业部门可以增加总福利。

6.国际贸易理论 马歇尔在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主要贡献是用相交的“提供曲线”对两国贸易的均衡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各国的提供曲线表示该国愿意为换取一定数量外国商品而付出的本国商品量。马歇尔用提供曲线这一理论工具考察了一国征收关税的效应。

马歇尔认为,当贸易的均衡点处于外国提供曲线的无弹性部分时,一国通过关税限制自由贸易将获利,但他同时认为,这一结果只适用于对特殊商品征收出口税的情形。在贸易政策上,马歇尔主张自由贸易,甚至是单方面的自由贸易。

参考文献:

马歇尔,1964,《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彼特,1965,《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商务印书馆。

胡寄窗,1988,《一八七〇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经济科学出版社。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1979,《经济学说史》(下册),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人民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D.L.Sills,ed.,1968,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0,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