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约瑟夫·阿洛伊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78页(2822字)

【生卒】:1883~1950

【介绍】: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Moravia,今捷克境内)特利希镇(Triesch)一个织布厂主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是庞巴维克(E.von Böhm-Bawerk)的门生;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歇尔(A.Marshall)。1909年起执教于切克诺维茨(Czernowitz)大学和克拉兹(Graz)大学;1919年任奥地利财政部长;1921年任比得曼银行董事长;1925~1932年任波恩大学教授。1932年迁居美国,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直到1950年逝世止。他系经济计量学协会创始人,并担任该协会1940~1941年届会长;还曾担任1948年届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彼特主要着作包括:《国民经济理论的本质和主要内容》(“Das Wesen und der Hauptinhalt der Theoretischen Nationalökonomie”,1908);《经济发展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1912);《教条与方法论的时代》(“Epochen der Dogmen-und Methodengeschichte”,1914);《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2vols.,1939);《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Imperialism and Social Classes”,1941);《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Ten Great Economists”,1951);《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1954)等。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而闻名于经济学界。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他看来,“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他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展,包括下列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他认为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

只有在实现创新的发展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和资本,才产生利润和利息。在他看来,所谓资本则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用以把生产指往新方向、把各项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资本不是具体商品的总和,而是可供企业家随时提用的支付手段,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

利润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新组合而使得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所得的报酬。

利息便是从这种报酬中支付的,如同对利润的一种课税。

在《经济周期》(1939)一书中,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

在他看来,经济发展过程之所以有起伏,是因为创新或新组合是时断时续的,有时密集,有时稀疏。企业家的涌现是由于少数企业家的出现带动了其他企业家的出现,这将最终导致经济高涨的出现;经济下降则是模仿生产的利润份额减少的结果。

创新导致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历史上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长有短。他综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第一种是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又称“康德拉捷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s),每一周期历时50~60年;第二种是通常所说的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又称“尤格拉周期”(Juglar cycles);第三种是平均40个月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s)。他宣称这几种周期同时并存而且相互交织。

熊彼特还把经济衰退看作经济调整的健康阶段,衰退为未来创新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一书中,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现象是所谓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资本主义的竞争主要由创造性的破坏所决定,而不是价格起支配作用的竞争过程所决定,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使资本主义得以不断从内部更新经济结构。因此,资本主义决不是静止的,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成为日常事务,技术进步成为训练有素的专家的事业,企业家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日益成为非人格性的和机械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成功使资本主义本身成为累赘,最终损害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失败使得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熊彼特所谓的“社会主义”被定义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本身的控制权属于一个中央当局的一种制度形式,或由公共权力机关控制生产资料,决定怎样生产和生产什么,以及谁该得到什么东西的那种社会组织。

熊彼特不朽之作《经济分析史》充分体现了他的博学多识和见识独特的特点。熊彼特对许多经济学家的贡献都作了独到的评论。例如,他认为瓦尔拉(Walras)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对一些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如斯密、李嘉图等,熊彼特则贬低了他们的贡献,因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胡寄窗,1988,《一八七〇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经济科学出版社。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人民出版社。

于宗先主编,1986,《经济学百科全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D.L.Sills,ed.,1968,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4,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