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维茨,哈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55页(3335字)
【生卒】:1927~
【介绍】:
美国当代金融经济学家,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于1947年、1950年、1955年分获该校文科学士、经济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在兰德公司工作;1963~1969年担任联合分析中心委员会主席和技术主任;1969~1972年担任仲裁管理公司经理;1972~1974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Wharton)商学院任教;1974~1983年任IBM公司沃顿研究中心研究员;1982年以后,在纽约市立大学巴鲁齐(Baruch)学院任金融学教授。曾担任1982年度美国金融学会会长;并于1989年获美国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学会冯·诺伊曼(von Neumann)学术奖。
因其在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上做出的重要贡献而与米勒(M.H.Miller)、夏普(W.F.Sharpe)一起荣获199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马科维茨的主要学术着作包括:《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Portfolio Selection: E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s”,1959);《过程分析研究》(“Studies in Process Analysis”,with A.S.Manne et a1.,1963,与曼尼等合着);《逆偏差》(“Adverse Deviation”,with J.Woody et a1.,1981,与伍迪等合着);《资产组合选择与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Mean-Variance Analysis in Portfolio Choice and Capital Markets”,1987)等。
马科维茨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有关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有关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论文最早为1952年在《金融杂志》上所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他在该论文中,将投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率信心(probability beliefs)即证券分析阶段和资产选择阶段。他认为在选择一种资产组合时,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目标与广泛流行的将投资分散化的做法不相一致,并且指出,概率论中“大数法则”的采用也并不意味着风险能够被克服,因为各种证券收益的相关性太大了。接着,马科维茨认为只有当效用是均值和方差的函数时,投资者行为才与预期效用最大化一致,并且指出这一目标函数是一个凹的效用函数。马科维茨描述了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和方差,并且定义了均值-方差有效资产组合。
马科维茨对计算有效资产组合的技术提得比较含糊,但是借助图形方法,解释了含有三种证券的资产选择问题的有效集合。他认为有效资产组合是在可达到的集合(可行集)中,将预期的资产组合收益构成的平面与资产组合的方差所构成的抛物面相切的各个切点连接而成的。他还简要地讨论了为均值-方差模型提供输入值的问题。他认为应该根据统计计算构成一个均值与协方差的尝试性的集合,然后再根据正规计算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因素或细微差别来判断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些均值和协方差。
他在1952年的文章中建立了均值-方差理论的基本要素,但是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例如,计算有效资产组合的技术,对均值-方差目标函数的严格证明,以及对估计协方差的真正讨论。马科维茨在1956年的论文《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The Optimization of a Quadratic Fucntion Subj ect to Linear Constraints”)中对计算有效资产组合的技术问题完成得出色,他提出了一般的资产选择问题,而且发展了“临界”方法来予以解决。
马科维茨于1959年出版的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的着作《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是对其1952年和1956年文章的详尽发挥,但同时也对以前遗留的问题作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对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作了较为充分的进一步探讨,尤其花了较大的篇幅论述概率信心以及单阶段和多阶段效用函数问题。马科维茨讨论了使用动态规划使一个多阶段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可能性,以及由当前消费和期末财富所定义的单阶段效用函数的直接最大化问题。他指出,均值与方差之间的替代关系隐含着一个二次效用函数,而且各种合理的效用函数(包括对数函数)可以由一个二次函数来近似求得。并且,他还在该着作中介绍了资产选择理论其他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他分析了不同选择原则的效用内涵,而且在分析半方差标准时,讨论了解的过程。第二,他根据效用来讨论资产选择,并且指出,使几何平均收益最大的资产组合接近平均值-方差效率。
第三,他指出,随着资产组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资产组合方差趋近于平均协方差。最后,他指出,如果证券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只受市场的共同影响,那么可以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简化。
概括起来说,马科维茨在创立资产选择理论的论着中主要提出了如下五个新颖的观点:首先,虽然金融经济学家一直把预期收益最大化当作资产组合的目标,但在一般实践中,分散投资与这个目标并不一致;分散投资与根据均值-方差决定的目标函数是一致的。其次,均值-方差目标函数与财富预期二次函数效用最大化的投资者相一致。第三,资产组合的方差同时是证券方差和两两对应的证券的协方差的函数,因此,一种证券在资产组合风险中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它与其他证券的相互关系。第四,投资者与有效资产组合集指的是,当预期效用给定时,方差为极小值;或者当方差给定时,预期效用为极大值。
最后,二次规划能够用来计算有效资产组合集。
马科维茨的着作首先为投资管理者进行金融管理指明了方向。
现在大多数投资管理者至少熟悉均值-方差分析的一些基本内容,并且据以估计证券风险,设计不同的管理结构。
分散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必须从整个资产组合中看待风险等问题在美国立法案例中很快得到承认,而且国会立法机关一直强调各种基金会有责任将投资分散化。其次,马科维茨对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同样也是深远的,其最大贡献是指明了风险资产的选择是一个值得严格分析的问题。现在,多数金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风险性资产的估价上,而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可以说已经使金融成为经济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
并且,马科维茨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学来说也是新颖的。无论是根据效用函数假设对投资者行为所作的严格的演绎推理,还是他所利用的解决资产组合问题的数学规划最新发展方法,都为其他经济学家提出了道路。
参考文献:
王宏昌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87~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唐得阳主编,1994,《诺贝尔奖获奖者全书》,团结出版社。
李月,1991,《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载《经济文献信息》第1期。
Richard A Brealey,1991,Harry Markowitz s 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Economic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93(1).
Hal Varian,1993,A Portfolio of Nobel Laureates:Markowitz,Miller and Sharpe,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