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奥塔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96页(3043字)

【生卒】:1919~

【介绍】:

前捷克斯洛伐克着名的鼓吹走“第三条道路”的经济学家,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长,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人之一。

191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普里森市,曾就读于布拉格的一所中等专科学校。1932年加入共产党,1936~1940年在工厂工作时参加抵抗运动。1940年被德国占领军逮捕,大战结束后获释。

1947~1952年在布拉格政治和社会科学大学学习。

1952~1958年任捷共中央党校教授。1958年当选为捷共中央候补委员,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

1962年任捷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并当选捷共中央委员。1963~1968年任捷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主持设计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任杜布切克政府副总理兼经济部长,领导了国家的经济改革。同年8月12日苏军入捷,锡克正在国外访问,遂因无法回国而流亡瑞士。

1969年10月被开除出党。1979年任瑞士圣加伦大学比较经济制度学教授。

锡克是“东欧经济学”派的重要理论家,着作甚丰,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有相当的影响。他在社会主义运行问题、所有制问题、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诸领域都有理论建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在所有制理论方面,锡克分析批评了斯大林所有制定义的缺陷,依据对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挖掘和阐述,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方法论原则。他认为,一定的所有制关系是一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动和占有过程,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锡克对经济利益问题给予了特别的重视,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他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利益矛盾为基本依据,在较深的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根源,依此确立了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

正是在这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锡克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思路和体制模式。

锡克以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思想而引起国际理论界的注目和争论。所谓“第三条道路”,是指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高度集权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锡克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社会的异化、宏观经济的无序状态和整个经济的周期性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而苏联中央集权式社会经济体制则导致生产和管理的高度垄断,造成效率低下和经济停滞。

因此,他认为,由于这两种制度和体制的严重缺陷和无法自己解决的弊端,由于它们都存在着共同的深刻的结构性危机,即所有者和无产者、官僚主义管理和共产性劳动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它们实行彻底的改革,创造一种能够体现人道和民主的发展现代经济的新社会模式。锡克认为,他设计的这种社会发展模式所蕴含的一些特征和原则,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要求或已初显端倪。

这些在发达国家社会运行中已经显露出的一些趋势和未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是:(1)消灭那些已经与企业相脱离的所有者,实现资本集体化,消除劳动者与其生产条件的异化;(2)对宏观经济实行民主的和方向性的计划管理;(3)在保持市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实行有计划的调节;(4)实现政治民主和真正的社会变革,使一切政治和经济机关不再为政党和政治利益所垄断。允许各种利益集团更自由地组合,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和对权力的依附,加强公众的监督和讨论等。

锡克提出的这种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被人们称之为“锡克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支柱有三个:一是作为其微观基础和基本结构的以资本中性化和企业职工共同占有为特征的公有制模式;二是国民经济宏观分配计划;三是有管理的市场机制。而构成这一模式核心的是锡克关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理论。因此,更准确地讲,锡克模式是一种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

锡克是从计划和市场都有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又都有其局限性和缺陷的角度来论证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必要性的。他认为不能把计划调节看作是万能的,必须由市场机制来补充,但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又应当反对那种对市场作用的过高、片面估计。

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性的实质在于,一般的基本的经济联系不是必然要在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自发地实现的,而是可以并且必须预先科学地加以认识和考虑的。

对于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具体方式,锡克认为,不是任何形式的计划都能实现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指令性的生产计划就是同市场机制相排斥的。因此,必须把指令性的生产计划改为宏观分配计划。通过这种计划来确定未来的国民收入分配,确定个人的市场需要与社会消费发展之间的比例,进而影响生产条件和其他社会需要的发展。

这样,形成宏观经济由计划调节、微观经济由市场调节的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国家计划只具有指导性质;国家运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定企业收入分配的比例,并运用价格、工资和财政、信贷工具进行调节。在企业收入的分配方面,把原来上缴国家的利润统一改为征税;国家取消对企业工资总额和个人最高收入额的限制,把工资决定权下放给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经济管理工作要与国家机关行政工作和党的机关工作分开,选举工厂委员会,企业的主要活动由工厂委员会领导,委员会拥有决定企业经理的任免等权利。

锡克在他的新道路和新模式中非常强调人道和民主的原则,着眼于使工业化社会实现更进一步的意义深远的民主化。他强调不断改善人类需要的满足这一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提出应注意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和实现真正的机会平等,认为每个人的工作权可以通过按计划提供投资资金和确定经济目标的途径得到保证,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他认为,在面向市场的企业中,为劳动者创造利润的这一动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投资和效益,因为资本和利润将不再是与工资相对立的异化的经济力量。劳动阶层将愈益把利润看作是剩余产品的货币形式,要求增加净投资以实现有计划的经济增长和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社会保险应该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重大权利;同时,由社会满足的需要将逐渐具有愈益重要的意义,尽管在不远的将来收入和消费的差距作为工作的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这个基础上平等化趋势将以集体满足需要的形式出现。

他还认为,在职工所有制企业中将形成民主管理风气,以有效消除生产过程中人与工作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现象。

苏东剧变后,锡克曾被政府请回做过一段经济顾问,他的思想又有很大变化。

参考文献:

锡克,1984,《经济-利益-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锡克,1982,《第三条道路》,人民出版社。

锡克,1982,《共产主义政权体系》,江苏人民出版社。

锡克,1989,《争取人道的经济民主》,华夏出版社。

陈东琪,1988,《东欧经济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尤里·考斯塔,1988,《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比较》,重庆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