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52页(714字)

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外科手术与心脏起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带蒂的自体骨骼肌(背阔肌)移植到心外膜,利用埋藏式心脏同步刺激器,起搏骨骼肌辅助心脏收缩,或将背阔肌包裹,降主动脉进行舒张期的同步刺激,以提高舒张压,起到反搏动的作用。故又称自体骨骼肌心脏辅助(autogenous muscle cardiac assistance)。主要用于各种心脏病所致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等。研究发现,背阔肌纤维是一种慢收缩纤维,与心肌纤维相似,富含线粒体、有氧代谢酶及特殊的收缩蛋白。经过训练调制的背阔肌可提高对疲劳的耐受性。这种训练调制必须在术后2周进行,因移植后的背阔肌肌片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建立,以及与心外膜粘连需要时间,否则会引起肌片缺血,坏死。训练调制的涵义是埋藏于相应部位的心脏起搏同步刺激器按一定的方式对移植的背阔肌进行脉冲电刺激,从而产生疗效,即提高每搏射血量及射血分数以改善心功能。同时移植的背阔肌限制了有病心肌的活动而阻止病情的恶化。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因辅助循环不需外来动力,而利用骨骼肌自身的生物动力能,故可持久地发挥作用。在多数情况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与心脏直视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室壁瘤切除等)同时进行,可一次完成手术,对高危病人可分两期完成手术。这样可避免肝素化后游离背阔肌时的凝血机理不良及术后血肿形成。本治疗方法于1959年由Kontrowit首先倡导,直至1990年全世界进行了100例该项手术,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心脏起搏同步刺激功能的改进,手术安全性将会进一步提高,一些难于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也会得到有益的处置。

上一篇:蛋白酶抑制剂 下一篇:肺静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