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窦室传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64页(647字)

窦性激动通过结间束传到房室结,再下传激动心室,而心房肌没有被激动的现象,又称窦室节律(sinoventricular rhythm)。

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T波高耸、QRS波变小变窄、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向下偏移、室内传导阻滞等。但常规心电图难以确诊。

动态观察心电图(如P波消失前、后QRS波形态和心率变化不大),以及测定血清钾浓度升高有助于诊断。

临床主要见于高血钾症。

血钾对心肌的抑制作用以心房肌最明显,当血钾高到8~8.5mmol/L时,心房肌应激性明显受抑以致消失,而心脏其他组织仍保持一定程度的传导性和应激性,从而形成窦室传导。有认为这种心房应激性消失属于心房静止(或称心房停搏)的一种形式。近年来认为房室束纵行排列的传导纤维中,每一束纤维接受来自固定部位的心房冲动,有固定的传导径路和心室兴奋部位,如窦性冲动按这固定径路和程序步调一致下传,PQRS-T形态一致,称同步性窦室传导(synchronous sinoventricular conduction)。在病理或生理情况下,这一同步性能被破坏,窦性冲动可先循某一结间束到达房室结,并进入房室束中另一部位,下传径路亦同时移位,冲动到达浦肯野纤维的部位也发生改变,因而引起P-QRS-T形态改变,称非同步性窦室传导(non-synchronous sino-ventricular conduction)。这种变化常是短暂的,随同步性能的逐渐恢复,P-QRS-T可恢复原形。

上一篇:窦神经 下一篇:心脏病学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