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162页(767字)

肌酸磷酸激酶(CK)是由两个亚单位——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组成的二聚体。

2种亚单位组合形成3种CK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及CK-MM(CK3)。用焦电泳法又可将CK-MM分离出5条区带,分别称为CK-MM和CK-MM1~4。另外,线粒体内还有一种CK同工酶,简称CK-Mt,是由2种相同亚基构成的二聚体。CK-BB主要分布于脑、前列腺、肠、肺等组织;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组织,约占CK总活力的7%~30%;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组织,占CK总活力的97%~99%。

正常人血清电泳时,以CK-MM为主,含少量CK-MB,而CK-BB含量甚微。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3~6小时,血清CK-MB含量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24~48小时后迅速降至正常。

若CK-MB在发病后24小时内仍不升高,则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很小,48小时内仍未证实CK-MB升高,则可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3天,若CK-MB仍持续高水平,则提示梗塞面积扩大,预后不良。若下降后的CK-MB再度上升,提示有心肌梗塞的复发。一般认为血清CK-MB>总活力的3%为阳性界值。电复律虽可使血清中CK总活力上升,但CK-MB仍保持正常;心导管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CK-MB无影响,一旦升高则考虑有心肌损伤的可能。故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K-MM是检查骨骼损伤的特异指标。CK-BB则是脑组织损伤的特异标志。CK同工酶检测方法有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免疫抑制法和放射免疫法,结果判断各异。用免疫法测定时,正常人血清中CK-BB活力为0.5~1.0u/L,CK-MB<5u/L,CK-MM为36~195u/L。

上一篇:肌丝 下一篇:心脏病学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