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心脏起搏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420页(827字)

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及其导线、电源3部分组成。

通常将脉冲发生器,简称为起搏器。埋藏式起搏器系钛壳全密封用激光焊接,内装电源和电路。

临床应用心脏起搏器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心脏起搏器是体外起搏器,其输出幅度、脉冲宽度和感知灵敏度可调。

由于携带不便和易于感染,目前主要用作临时起搏,也可作为起搏阈值和心腔内R波信号的分析器。

以后很快出现了埋藏式起搏器,开始阶段的起搏器为固定频率、单腔、非程控。稍后按需型(或称R波抑制型)起搏器问世。

本世纪70年代,体外可调参数的程序控制式起搏器(programmable pacemaker)、双腔生理性起搏器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antitachycardia pacemaker)相继出现。本世纪80年代研制出了频率应答式起搏器,使起搏更符合生理状态(详见该词条)。

其他各种类型起搏器的性能详见“心脏起搏方式、“抗心动过速起搏”和“起搏器程控功能”词条。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研制心脏起搏器的重要厂家,生产300余种不同型号的起搏器。埋藏式起搏器发展总趋势是小型化(小、轻、薄)和多功能化,多数重量在30g左右,有的不到20g。在起搏电极及能源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从被动固定电极发展为主动固定电极,明显减少了导管脱位率;可缓慢释放微量皮质激素的心内膜电极的使用;可控制起搏阈值的升高,以及对输出阻滞的预防有一定作用。起初的起搏器电源为锌-汞电池,寿命约2年;现今用锂系列电池供电,使起搏器实际使用寿命增至7~10年。核能(以233Pu为核燃料)起搏器使用寿命可达20年,但因价格昂贵及需要严格防护等问题而未能推广。我国心脏起搏器的研制工作始于1963年,次年为一位患者安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台固定型体外携带式起搏器。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全国各地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工作有了迅速发展,并有国产埋藏式起搏器供临床使用。估计目前全国安置的埋藏式起搏器已超过1万只。

上一篇:心脏起搏方式 下一篇:心脏射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