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定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09页(798字)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是少有的从宏观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古典商业循环论者,他的商业循环理论可以用所谓的萨伊市场定律概括之。

萨伊提出这一定律是为了回答19世纪初人们时常争论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否会出现普遍生产过剩这一问题,随后的许多西方商业循环理论都没法搞清楚在何种情况下这一定律成立或不成立,因而对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萨伊定律可以简单地表达成“每一个供给都会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意思是说,商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也就自动为其创造出了市场,不会出现生产过剩。

萨伊认为,在劳动分工和产品交换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所生产的产品在满足自己本身需要之后,剩余部分总是用来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人所生产的产品,这样,这个人的生产供给本身就包含了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即创造出了自身的需求,而且在价值上等于他所生产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萨伊由此推导出了一个人所生产的产品(供给量)同其需求的数量总是相等的,如果出现生产过剩,即他所生产的产品超过本身需求的数量,这只能意味着这个人从事生产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消费,萨伊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由于每个人的供给同其需求总是相等的,那么,从整个经济来看,总供给应等于总需求,因而经济中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萨伊承认,一个人所生产产品的数量并不一定总能同其他人的需要量相吻合。

例如,在现行市场交换比率或价格水平上,他所生产的剩余产品可能超过其他人需要的数量。但萨伊认为这种不平衡只能是暂时的,供大于求会使价格下跌,刺激需求上升;同样,这个生产者可以减少生产或转向生产其他需求量大的产品。

因此,上述情况下出现的生产过剩只能是暂时的,而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同总需求总是相等的。萨伊的这种理论代表了西方自由放任主义的观点,在1929-1933年大危机之前,这种观点在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界一直占居统治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