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不足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10页(696字)

这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斯蒙弟、尔萨斯、霍布森等。

西斯蒙弟在19世纪初提出消费不足的危机理论。在他看来,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因而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自然的直接的联系。

但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引起了生产无限扩大的必然性,另外,大规模机器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从而使他们的收入和消费减少。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用于生产的支出增多,而用于消费的支出会相对减少。

机械化的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收入减少,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和财富的增长超过破产和贫困化的广大群众的消费能力。西斯蒙弟正确地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但他只看到了现象,并没有揭示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来自商品的买卖差价,因而只能通过从事消费而不是从事生产的阶段的购买来实现。在他看来,社会的产品总额中,工人阶层的消费只能实现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他们的生产费用,并无助于资本家利润的实现。

至于资本家,虽有消费能力,却缺少消费的欲望,而是节制消费以增加储蓄,因而他们不能靠交换各自的产品来相互提供足够的市场,这些势必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出现生产过剩。马尔萨斯提出防治生产过剩的最有效办法是增加贵族、地主、僧侣、官吏等的非生产性消费,鼓励这些人只消费不生产,这样才能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霍布森也是一名消费不足论者。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所造成的。

而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当造成的高收入阶层过度储蓄。只要通过“改善”收入的分配,降低高收入的储蓄,就可以消除危机和失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