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挤效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17页(538字)

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就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即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抵消作用。

增加财政支出来补偿私人投资之不足,是西方国家政府用来摆脱经济危机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但是,增加公共支出会不会“排挤”私人投资,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呢?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排挤效应”是不可否认的。

他们认为,如果公共支出的钱来自纳税或私人的借贷,都会影响私人投资,使其下降。在货币供应量一定或增加很少时,不论政府用于公共开支的钱是用什么方式筹集的,都会发生这种排挤效应。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家们不同意上述观点。他们认为,对于这种“排挤效应”应该具体分析。

比如,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增加公共开支不会排挤私人投资,这时就不存在排挤效应。此外,影响私人投资的不仅有利息率,还有资产预期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假如增加了公共支出可以提高资产预期利润率,那么,公共支出此时不是排挤,而是吸引私人投资。

不论上述两个观点争论的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政府开支的增加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因为政府开支往往并不代表市场的真正需求。

除此之外,政府开支的不断扩大,会导致财政出现赤字,这往往是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根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