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派周期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23页(756字)

西方激进经济学派所阐发的经济周期理论。

重点是对克思所揭示的经济周期与危机的解释,主要分成三种理论:(1)资本有机构成论。以多布为代表,认为资本积累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利润率下降,进而引起投资下降,生产萎缩,触发危机。(2)劳工实力增强论。亦称劳动后备军耗竭论或工资推动论。

以博迪和克罗蒂为代表,认为在经济扩张阶段的后半期,充分就业的实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谈判地位,改变了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增大,剥削率下降,这意味着利润份额减少,而利润率降低又引起投资减少,从而发生萧条。

(3)实现失败论。以保罗·斯威齐为代表,认为危机是由于需求条件的限制,阻止了商品价值实现而引起的。实现失败论还可细分成三种类型:①消费不足论。认为在经济扩张阶段,利润跳跃式地超过工资增长引起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限制总需求的增长,使价值实观出现危机。②投资不足论。认为投资率是产量增长率的正函数,又是资本总量水平的负函数,建立在加速原理上的机制会产生出投资率特别高和特别低的时期,从而表现出周期性地投资不足。

③比例失调性。认为投资决策的分权制使生产处于无政府状况,生产能力的过剩与不足并存,使总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下降,并出现通货膨胀的并发症。除了上述周期理论之外,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厄·曼德尔还对经济长期波动进行了解释,他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趋势,繁荣之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速度会放慢,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通过资本积累过程的内在机制,导致长期繁荣向长期萧条的转折,而长期萧条之后,在外部力量(如技术进步、革命、战争等)的冲击下,经济体系又被推到一个更广阔的结构之中。平均利润率上升,实现了向长期繁荣的转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