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汇率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573页(1428字)

凯恩斯以前(包括凯恩斯)的主要汇率理论,其主要代表流派和代表人物有重商主义汇率理论、孟德斯鸠、桑顿、李嘉图、西斯蒙弟、戈申、瓦尔拉斯、阿夫塔里昂、卡塞尔、凯恩斯。

现将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重商主义认为均衡汇率是由“汇兑的铸币平价”所决定的,即由两种货币按其金银含量相对应的价值比率所决定。

斯·孟进一步指出汇率的变动与贸易收支有关,如果对外贸易顺差,则货币数量增多,汇价降低;外贸逆差,则货币相应减少,汇率提高。

孟德斯鸠认为本位货币及其成色由政府用法律制定,形成货币的绝对价值,但货币的相对价值则通过汇率表现,进而指出汇率以汇兑平价为基础,其高低可以通过债权、债务关系影响一个国家。

桑顿则在英国“金块论战”中指出,在短期内,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会影响汇率波动,进而影响金价波动;但是长期的物价上涨和汇率下跌的原因则是纸币发行过多所造成的,从而论及了纸币的汇率问题。李嘉图在金块论战中指出两种通货之间的汇率仅仅是取决于这两种通货对同一种商品的购买力;通货的购买力取决于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而这种相对价格水平又取决于两国的货币流通量。

西斯蒙弟则认识到了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指出货币过多将引起利率下降和本币汇率下降;货币过少则会使利率上升,货币升值,本币汇率上升。因而将货币从利率较低的地方运到利率较高的地方就会获利,从汇率低的地方运到汇率高的地方也会获利,从而提出了套汇和套利。

并且他还指出在纸币制度下,纸币的贬值表现为汇率的变动。戈申提出了国际借贷汇率理论,主要指出汇率取决于对外币的需求和外币供给的比例关系,如果外汇供大于求,则本币升值,供不应求则本币贬值;而外币的供求受到一国国际借贷关系的支配。

国际借贷包括债权和债务两个方面,如果一国已到期的债权大于已到期的债务则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瓦尔拉斯用一般均衡模型对汇率决定进行了分析,而阿夫塔里昂则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对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原因作了解释。

阿夫塔里昂认为市场需求由个人需求组成,而个人对外币的需求则出于个人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而后者又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从而市场的评价作为个人评价的综合必然对均衡汇率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又称为汇率的心理理论或主观评价理论。卡塞尔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两个部分。他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从而对这种货币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的,即由其内在购买力决定的,而内在购买力就是商品和劳务的物价水平的倒数。从而提出绝对购买力比价,指出汇率是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卡塞尔还指出,如果基期以来发生的经济变化纯粹为货币性质的变化,则汇率是基期汇率与两国价格指数比率的乘积,即相对购买力平价。

(R0为基期汇率,分别为t期B国与A国的价格指数)。凯恩斯则提出了古典利率平价理论,从资本流动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商品角度研究汇率,第一个总结了远期汇率与利差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远期汇率决定于利差。他指出,决定远期汇率的最基本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用年百分比表示的远期汇率等于两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利差;远期汇率趋于围绕其利率平价上下波动;如果远期外汇与即期汇率有过大偏离,则会出现套利。

另外,凯恩斯还指出对于外币的需求是为了对外投资,在这种投资中,投资者考虑投资国收入与国内收入比较、本币与外币的即期和远期汇率的预期变化、升贴水率等几个方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