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巴尔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4页(659字)

【生卒】:1877~1938

【介绍】:

巴基斯坦人、哲学家。

用乌尔都文和波斯文写作。生于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一商人家庭。

1895年进拉合尔公立学院就读。

1899年取得旁遮普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05年后在英国和德国攻读哲学和法律,获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回国任律师,曾在拉合尔公立学院任哲学教授。1930年被选为“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会议主席。巴基斯坦立国后,将他的诞辰11月9日定为“伊克巴尔日”,每年举行纪念活动。

一生写有10部诗集。

早期诗歌多反映人民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痛苦和反对异族统治的抗争,呼吁各族人民摒弃宗教纷争,团结起来,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斗。

诗集《驼队的铃声》(1924)中包括《痛苦的画卷》、《印度人之歌》、《小鸟的哀鸣》、《蜡炬与诗人》等着名爱国诗篇。代表作哲理诗集《秘密与奥秘》包括探讨人类本性的上篇《呼谛的秘密》(意即“自我的秘密”,1915)和阐发伊斯兰民族意识的下篇《贝呼谛的奥秘》(意即“非我的奥秘”,1918)。

诗集《杰伯列尔的羽翼》(1935)阐述“呼谛哲理”。诗集《格里姆的一击》(1936)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还写有诗集《波斯雅歌》(1921)、《东方的信息》(3卷,1923)、《永生集》(1932)、《汉志的赠礼》(1938)等。

长诗《列宁》赞颂列宁和俄国十月革命。30年代初的《侍酒歌》一诗表达了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作品将乌尔都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与伊斯兰宗教哲理相结合,立意新颖,含义深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