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431页(807字)

【生卒】:1882~1945

【介绍】:

苏联俄罗斯作家。

生于萨拉托夫一贵族家庭。曾在彼得堡工学院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战地记者。

因不理解十月革命,1919年流亡国外。在高尔基帮助下,1922年与白俄流亡集团决裂,次年回国。1939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05年开始发表作。第一本诗集《抒情诗》(1907)受象征主义影响。

从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起,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09~1911)、长篇小说《怪人》(1911)和《跛老爷》(1912)以果戈理式的诙谐笔调描写贵族地主的衰落。

随后发表抨击俄国贵族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剧本《燕子》(1916)、喜剧《魔鬼》(1916)和《黑暗势力》(1917)等。由《两姐妹》(1922)、《1918年》(1927~1928)和《阴暗的早晨》(1940~1941)组成的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描写俄国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在动荡的20年代经历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革命的过程,被誉为反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史诗,获斯大林奖。

长篇小说《彼得大帝》(3卷,1929~1945,未完成)展示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获斯大林奖。其他重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粮食》(一译《保卫察里津》,1937)、两部曲历史剧《伊凡雷帝》(1942~1943,获斯大林奖)、短篇小说集《伊凡·苏达廖夫的故事》(1942~1944)、长篇讽刺小说《涅夫佐罗夫的奇遇或伊比库斯》(1924)、长篇科幻小说《艾莉塔》(1922~1923)和《加林工程师的双曲线体》(1925~1927)、长篇小说《蓝色的城》(1925)和《黑色的金子》(1931,后改名《侨民》)及自传体中篇小说《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等。一生创作剧本42部。对发展苏联文学的大型史诗性作品作出了贡献,并被称作语言大师。

上一篇:田德里亚科夫 下一篇:瓦西里耶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