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保夕
书籍:中华成语大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951页(317字)
朝:早晨。
不保:保不住。夕:晚上。
保得住早晨,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萧昭胄传》:“建武以来,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宋)吴箕《常谈》:“在内大臣,朝不保夕,今得间不去,后求去岂可得耶?”(元)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奴家自从儿夫去后,遭此饥荒,况兼公婆年老,朝不保夕,教奴家独自如何应奉。”也作“朝不保暮”。(汉)朱穆《复秦记梁冀》:“二千石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于箠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大小无聊,朝不保暮。”(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奴是荆钗裙布,受饥寒朝不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