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86页(1562字)
一个重要的逻辑学概念。
如果一个语句P和它的否定,只有在q真的条件下它们才具有真值即是真的或者是假的,那么,q就是p和的预设(presupposition)。例如:
(1)二愣子已经停止殴打他父亲了。
(2)二愣子没有停止殴打他父亲。
(1)和(2)尽管所断定的截然相反,但却有共同的预设:二愣子常打他父亲。
假如此预设为真,(1)和(2)分别为真或为假;假如此预设不成立,则(1)和(2)无所谓真假,通常称为无真值。所以,预设是命题具有真值的条件。
预设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把它区分为下述三种类型:
1.存在预设。例如
(3)毛泽东是一位诗人。
(4)北京有一所北京大学。(3)预设名叫“毛泽东”的人存在,(4)预设“北京”这个地方存在。(3)和(4)都具有存在预设。一般来说,记述某个个体具有某种性质的语句都预设所讨论对象的存在。
因此存在预设在自然语言的交谈中是十分常见的。
2.事实预设。
例如:
(5)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毛泽东的伟大。
(6)神学家们对地球环绕太阳转感到惊异。(5)预设“毛泽东是伟大的”,(6)预设“地球环绕太阳转”,这些都是事实预设。事实预设常出现这样的语句中,它们带有表达包含事实的性质或关系的谓词,如“遗憾的是”、“奇怪的是”、“吃惊的是”等等。
3.种类预设。例如:
(7)诸葛亮是聪明的。
(8)阿斗是愚笨的。在这两个语句中,预设诸葛亮和阿斗是属于有心灵、会思想的事物,因为只有当诸葛亮和阿斗属于有心灵、会思想的事物时,这两句话才有意义,才能谈论它们的真假。否则,象“这张桌子是聪明的”这样的话,由于它的预设“这张桌子属于有心灵、会思想的事物”是假的,因此,就根本无意义,也无法谈到它的真假问题。这样的预设叫种类预设。
在讨论包含种类预设的命题的真假时,有必要引进谓词的域这个概念。谓词的域不同于谓词的外延,前者是所有具有谓词所表示的属性的那些个体的集合,而后者是事实上具有该种属性的那些个体的集合。一个语句F(a)具有种类预设,就是说它预设a在F的域之内。
此类预设对语句的真值的影响有下述三种情况:
可用文字表述上图的意义:
一个具有形式F(a)的作任意解释的语句
是真的,当且仅当被指派给个体词项a的对象在谓词F的外延之内;
是假的,当且仅当被指派给个体词项a的对象在谓词F的域内但不在其外延之内;
无真值 当且仅当被指派给个体词项a的对象不在谓词F的域之内。
对于理解和弄清自然语言中语句的意义以及推理关系来说,预设是十分关键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自然语言的逻辑就是语境和预设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