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可靠性分析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13页(966字)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分析,就是运用一些数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分析设计系统,以保障系统具有最佳的可靠性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设备复杂化和大规模系统的出现,为解决人们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与许多元器件的可靠性却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在现代系统工程中,可靠性已与性能,成本,时间等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作为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用来标志系统可靠性的相应能力的特征量有:

可靠度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失效率(或故障率) 系统工作t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或故障的概率。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维修度 可修复的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能完成维修的概率。

有效度 可修复的系统在特定时刻维持其功能的概率。

从以上可靠性的特征量可以看到,可靠性分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网络理论,控制论,数学规划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估计,测试,改善和控制故障现象提供理论方法,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可靠性分析贯穿系统工程的始终。在设计阶段要分析系统所具备的可靠性水平,应从成本、性能、政策和社会需要等各方面综合来考虑决定,然后确定可靠性目标。

设计方案完成后要进行可靠性预测,将预测推算结果与原定可靠性目标进行比较,作为以后修订方案的依据,最后进一步对组成系统的各单元进行可靠度的分配。在研制阶段,对故障类型分析,零件选择,可靠性试验,应用人类工程学进行设备设计和布置,使机器和人互相协调配合等也属于可靠性分析的内容。

在制造阶段中质量管理是提高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在系统运行阶段,及时修复有故障的产品,也是保证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一篇:可行性论证 下一篇:功能模拟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