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磁化率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284页(658字)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测定物质的磁性可以研究磁场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物质结构的信息。

当物质置于磁场强度为H的磁场中,则该物质内部的磁场强度B称磁感应强度,且

H′是由于磁介质的磁性所引起的附加磁场强度,I是磁化强度。当附加的磁场强度H′为与外磁场同向的磁介质(H′或I>0),称为顺磁性物质;而附加的磁场强度H′为与外磁场H反向的磁介质(H′或I<0),称为反磁性物质。根据顺磁性物质磁化率的大小及其对磁场强度的依赖性,常又分为铁磁性物质及反铁磁性物质。

由于原子、离子和分子中的电子是不断运动并相互作用的,就会产生电子自旋磁矩和电子轨道运动磁矩,由于存在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它们作用的结果产生原子的永久磁矩。

具有永久磁矩的原子在外磁场中顺着磁场方向转向,产生的附加磁场H′和外加磁场H方向相同,因此表现顺磁性。由具有永久磁矩的原子互相靠得很近,并相互作用,以致它们的各个磁矩以平行方式排列,并产生很大的合成磁矩时,就会产生铁磁性,如铁、钴、镍。

另一方面,锰金属却表现反铁磁性,这时磁矩按反平行的方式排列,因此,原子的各个个别磁矩大量地抵消了。平行和反平行依赖于原子间的距离,也与其他因素有关。

原子或分子不具有永久磁矩时,内部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产生的诱导磁场和外磁场相反,这就是反磁性的原因。

上一篇:酶标记术 下一篇:磁记录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