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转换生成语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384页(1770字)

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理论和方法

结构主义方法论在语言研究上的应用,使现代语言科学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它也有局限性,还不能对语言结构作出全面的、正确的解释。

语言学家们沿着形式分析和层次分析的道路继续探讨,把信息论和数理逻辑应用到语言研究上,不仅采用实验技术和归纳的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使现代语言学走上了以转换生成语法为代表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的综合研究时期。

转换生成语法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首先提出的。他在1957年写了《句法结构》,1965年又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他把这两本书称为“标准理论”。

以后他又进行修正,成了所谓“扩展的标准理论”等。60年代到70年代,转换生成学派成了美国语言学中的主流派。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提出被称为语言学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波及美、欧、亚、澳四大洲各国语言界,而且漫延到数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广大领域。

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言语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求探索内在的语言能力。

他假设人们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可以用严谨的数学模型加以类比和推导。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正是说话人的语言能力(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于自己的语言的潜在的知识)而不是语言行为。语言生成的过程,即从基础部分生成“底层结构”,再由底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这是一个演绎过程。

研究语言的目的,不应当只是分类的描写,而应当建立一整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这种形式系统包含有限的语法规则,却能生成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还能对句子的结构作出描写。此外,它必须能解释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语义的分歧性。

这就要用演绎法代替结构主义语言学采用的归纳法,即通过局部语言素材的分析,建立起若干个不同的语法规则系统,然后用实际证据来检验、评价和选择。

转换生成语法包括三部分规则系统:句法,语义和语音。按照乔姆斯基的“标准理论”,语法的规则系统包括基本的重写规则和转换规则两大部分。语音规则和语义规则都是解释性的:语音规则对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语义规则对底层结构作出解释。这几部分规则系统的关系如下图:

A是语法部分,B是语义部分,C是语音部分。

重写规则以“A→Z/X——Y”表示,意思是:A可以重写成出现在X——Y语境(上下文)内的Z(空档“——”表示Z出现的位置),基础部分的重写规则也就是“短语结构规则。

”(PS——rule),例如:

S——NP VP(我/会游泳)

VP——Aux V(会/游泳)

这个规则是把某个范畴符号扩展成另一个或另一些符号。

重写规则可以生成“短语标记”,它可以用树形图来表示:

基础部分还包括:“分支规则”和“次范畴规则”,它们主要是用来确定语法关系和语法特征的。

转换规则包括“替换”、“省略”、“添加”、“换位”等手续。

乔姆斯基认为,按照这一整套形式化了的规则系统,就能精确明白地创造出并理解所有的句子。这些规则代表了说话人生成句子的能力。

转换生成语法吸收了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两者的长处,它是高度抽象化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形式。它的重点在于寻找语言的共性,这就必然要考虑语义的分析。转换生成语法不仅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是重要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逻辑语义学等新领域的开拓,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尽管对这种理论有争论,但这个理论仍在不断发展中。

上一篇:转换法 下一篇:非随机抽样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