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50页(997字)

一般分为以下6个步骤:

(1)确定目标 首先确定对什么事物进行预测;其次确定对预测有哪些要求,如: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或定时预测?对哪个时期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有什么要求?等等。

(2)收集资料 根据预测的需要,应收集预测对象本身的历史资料以及进行预测需用的其他资料,主要是对预测对象起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历史资料和在计划期内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变化的资料,对于后者往往需要利用预测的方法事先估计。收集资料时,除了应注意与预测对象直接有关的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可能对预测对象的未来造成较大影响的间接因素。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应随时分析资料是否够用,对其完备程度进行判断,以确定进一步收集的必要性。

(3)选择预测方法 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是:预测对象的种类和性质,对预测结果精确程度的要求,现已掌握资料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可用于预测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期限等等。

通过对上述要求和限制条件的分析,合理地选择相比起来效果较好、经济而又方便的预测方法。

(4)建立预测模型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选定的方法,确定可以用来预测的模型。如:因果分析方法需确定因果模型的形式并求出模型的参数;趋势外推法要得出发展趋势公式;概率分析法要确定预测对象的概率分布;类推法要找到可以应用于本预测的历史或他人的经验规律等等。预测模型是否与预测事物的实际规律相符,将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5)利用模型预测 在明确边界条件和最优化判断准则后,将实际数据输入数学模型,用优化准则进行判断,得出预测结果。

(6)分析预测结果 即根据常识和经验去检查与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合理,是否与实际可能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以及未来的条件变化会对这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等等。

通过分析确定这种预测结果是否适用,或找出一定的办法对预测结果加以修正,使之更符合实际。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同一预测对象进行预测,以互相验证。

最终对预测准确度作出适当的评价,将预测结果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