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751页(1640字)
【生卒】:1893—1976
【介绍】:
中国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1914年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18年与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1920年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共产主义小组,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
1923年在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春在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是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的主要指导者和支持者。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1年至1934年先后担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主席。
1943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此后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人民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活动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解决了我国革命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确回答了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不仅适合中国的民主革命,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一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他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的着作,集中概括和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最主要的着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其中《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毛泽东的主要哲学着作。在这些着作中,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出反对经验主义,特别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
他着重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指出它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把群众路线引入认识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他深刻地论述了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指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理论,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抛弃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理论,教给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