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李渔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770页(1121字)

【生卒】:1610—1680

【介绍】:

清代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建树卓着的戏剧理论家。

原名仙侣,后改名渔,又名笠翁。祖籍浙江兰溪下李村。少时于原籍与江苏如皋度过,多次应乡试,均不第。入清后,他不再图仕进,先后移家杭州、金陵,以卖文刻书为业,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被人目为游荡江湖的俳优。他的大部分传奇、小说,均作于此时。平生着述甚富,作有文杂着合集《一家言》、传奇《十种曲》,即《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凰求凤》、《奈何天》、《比目》、《玉搔头》、《巧团圆》、《慎鸾交》等,小说集《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

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一家言·闲情偶记》,其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全面探讨了“优人搬弄之三昧”,对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以及剧目选择和演员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精细研究和总结。他第一次把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从总体规律上创立了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人曾把这三部论及戏曲学的内容摘取独立成书,称为《李笠翁曲话》,是影响深广、颇为普及的一部古典戏曲学术着作。

关于戏曲创作论,李渔首先强调戏曲文学的特殊性。他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这个特点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的特殊规律,明确提出了“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如此完整的戏曲剧作方法论。而对戏曲结构和戏曲语言的见解,尤为精辟独到。

戏曲的整体构思和布局结构,根据李渔的分析,应包括:“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等项。他认为戏曲语言应“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声务铿锵”,以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语求肖似”,“说一人肖一人”,“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语言个性化问题。

李渔在《演习部》及《声容部》中,对舞台表导演艺术,即其称为“登场之道”,作了开创性的理论探讨。在导演学、表演学、训练演员等方面,阐述了其自成体系的理论主张,其中一些创见,深刻揭示了戏曲导演和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总之,李渔的戏曲理论由于联系舞台演出实际进行探讨,对前人较少涉及的“登场之道”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突破,因而使他的戏曲理论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中,是不可多得的自成体系的一家之言。

上一篇:克里克 沃森 下一篇:方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