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魏斯曼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803页(1293字)

【生卒】:1834—1914

【介绍】:

德国生物学家、遗传学家,1834年1月17日出生于法兰克福。

曾在格廷根大学攻读医学,1856年获得医学学位。1863年在弗赖堡大学执教。他因学术成就卓着而被林奈学会、伦敦皇家学会和美国哲学学会等学术机构授于外籍会员的荣誉称号。1914年11月5日在弗赖堡逝世。

魏斯曼最主要的贡献是在遗传和发育方面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他认为,生物体是由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组成,体质构成了生物体本身,遗传法则是通过种质一代代传递。种质存在于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各种决定子,不同决定子决定细胞的不同分化方向,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即是接受了专一决定子的细胞的分化结果。例如,接受了心脏决定子的细胞即形成心脏。受精卵在早期卵裂时,分出了含有整套遗传物质的细胞,这些细胞形成了生殖细胞。

因而,原始生殖细胞不是由胚胎产生的,而是来源于亲代生殖细胞。含有全套遗传物质的生殖细胞能产生种质细胞和体质细胞,从而形成同种新个体。获得专一决定子的分化细胞形成体质细胞,构成生物个体的体质细胞在当代随机体的死亡而消灭。

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他发现双翅目昆虫由受精卵分割出的极细胞形成性腺。更有力的证据是,水螅水母的种质具有连续性。

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影响下,魏斯曼提出了种质自然选择的观点,主张种质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途径。他认为,外界环境的变化不能对遗传性产生直接影响,获得性不能遗传。他曾做过切除小尾巴的实验,力图证明环境引起的变化不产生遗传效应。连续切除22代尾巴的小鼠,生出的后代仍长出与未切尾巴小鼠等长的尾巴。

后来,他对获得性不能遗传的解释做了修改,主张外界环境条件虽能引起变异,但变异是发生在种质之中,那些竞争力强的决定子被自然选择而获得进化和遗传。

魏斯曼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减数分裂的概念。

当时已经发现,受精卵并没有因两种配子结合而使物种个体的染色体数目逐代倍增。据此,他预言在卵子和精子发生过程中必定要经过染色体减半的过程。不久,他的预言被细胞学家的研究所证实。1905年,法莫和摩尔证明,真核生物性母细胞在形成配子之前要进行两次核分裂,染色体数减半,他们把生殖的这种分裂类型称为减数分裂。

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和缺少基本实验依据,魏斯曼的观点具有机械论的特色,简单地把生物体看成是种质加体质,并错误地认为体质细胞不能产生种质细胞。可是,魏斯曼的种质连续学说对遗传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是最早根据细胞结构阐述遗传现象的学者,特别是他推理出遗传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这些见解对后来的基因学说和细胞遗传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斯曼的主要着作有《种质论》、《论遗传性》和《进化论讲演集》。

上一篇:橘中秘 下一篇:方法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