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48页(1890字)

又称“青年研究”。

研究青年思想和行为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青年学以“青年”为研究对象。青年学把“青年人”、“青年群体”和“青年”规定为三个不同的概念。

“青年人”这个概念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作为个体的青年,在个体和人际关系层次上分析青年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青年群体”标志着作为社会存在的青年,一方面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作为具有自身人类文化特点的人口范畴的青年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作为与某一特定地点和时间的宏观社会和政治结构相联系的集团的青年结构。“青年”则是青年学固有的分析对象,不仅代表某种精神状态,而且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价值-历史的综合实体。

“青年人”、“青年群体”和“青年”三者的关系是个别、特殊和普遍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青年学的基本前提之一。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地确定青年期,还有不同理解。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一般将研究对象划定在14岁至30岁的范围之内。青年学是运用多学科对青年进行整体研究的科学,涉及的学科很多,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人口学、人才学、法学、美学等等。研究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基础理论主要研究青年学的概念、定义、任务、方法;青年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青年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青年的未来;青年运动史等。

应用理论主要研究对青年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和引导方法等。青年学的任务是,揭示青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和青年特殊需求的发生与引导的规律,从而为培养教育青年和发掘青年的潜能提供理论指导。

青年学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

产业革命以后,青年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逐渐为社会所承认,将青年作为对象的单学科研究随之出现。

这种单学科的研究,最早从生理学开始,即着重揭示人的青年期的生理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继而出现心理学的研究,即主要揭示人的青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继而又出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到70年代才出现由单学科研究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的趋势。

最早提出并运用青年学这一概念的是波兰学者阿达姆斯基。他在1971年发表《青年社会学问题》一文,提出必须“发展青年社会学,或者更广泛一点说,必须发展青年学”。

尼亚学者马赫列尔自7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青年学的研究,1983年出版了第一部青年学专着《青年问题与青年学》。苏联和东欧国家在60年代宋70年代初,都建立了青年问题研究机构。

当前,这些国家的青年学研究课题主要是:青年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地位,青年在经济领域和生产过程中的地位,青年的教育和职业训练,青年的文化与闲暇,青年与青年组织如何参与社会决策,以及青少年心理学、人格社会学、认识青年的理论,代与代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的培养,发展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等课题。西方对于青年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1904年所着《青年期》是把青年作为研究对象的第一本专着。

他的学说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基础上,认为青年的发生发展是重演着人种的文化发展,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成熟的过程。直到60年代,西方的青年研究都是作为某些学科的一部分或一个课题而存在。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青年学研究出现集中化趋势,多数国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青年的机构,在课题上也侧重于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

西方学者多把青年作为一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来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立学科。我国的青年学研究始于1915年。

高一涵1915年9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共和国与青年之自觉》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青年研究的论文。毛泽东1939年写的《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在我国青年研究史上具有突出的成就。1979年以后,我国的青年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青少年研究所,并创办了专门研究青年的刊物《青年研究》,几年来,我国青年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青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及青年运动、青年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着成果,出版了一批青年研究的专着。

1986年召开的全国首届青年学研讨会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的任务。198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青年学》专着。

【阅读书目】:

《青年学》,黄志坚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青年学导论》,谷迎春等着,黑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