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328页(1187字)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军队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机制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军队与其他社会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

军事理论与社会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科学。

军事社会学的研究客体包括:作为社会人的军人、作为社会集团的军事集团、作为社区的军事活动社区,转化为一般经济形态的军事装备;军事内部的社会关系、社会过程和社会现象即军人之间、军人与军事集体之间、军事系统中政治、经济、文化、战略及作战之间的关系,和在这些关系基础上发生的社会过程和社会现象;军事和社会整体的关系;军事与非军事部门的关系。

主要内容有:(1)研究军队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主要阐明军队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2)研究军队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保卫职能、安定职能、建设职能。

(3)研究军队同社会的各种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关系、行政关系等)。如政治关系主要是,军队同党的关系,军队同人民的关系,我国人民军队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军民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军队同人民群众在领导上的统一性。

(4)研究军队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官兵关系、友邻关系、军兵种之间的关系,部队同院校的关系,以及军人的家庭婚姻关系,军队内部的财产转移,军队的社区问题及社会地域对军队社区的影响,军队的社会流动,军队的社会互动,军人的社会角色,军队内部的群体等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战争是军事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应注意研究战争的社会基础,战争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对战争的影响等问题。

军事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在我国则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和其他军事专着中都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军事思想。

着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远交近攻”、“反间计”、“美人计”等,其实质也在于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诸因素引入军事领域,从而影响战争的发展。可以说,自从有了军事现象,人们就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军事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军事活动的大型化、复杂化和现代化,军事社会学受到西方学者的注意。1949年出版的《美国军人》一书,即是在美国陆军研究部工作的社会学家,对军事社会问题长期研究的一项成果。

1984年10月7日,《解放军报》发表许洋文的《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社会学》,引起有关方面的兴趣。有的军事院校已开设军事社会学的课程,并着手编写中国版的军事社会学教材。

。【阅读书目】:

《军事社会学——美国军事制度与军事生活之研究》,(美)查尔斯·H·科茨等着,北京大学国防学会译,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