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69页(1411字)

曾称“经济数学方法”。

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并为研究经济数量关系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数量经济学以经济的数量方面的一切问题为研究对象。经济数量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可分为三个层次:(1)指反映每种经济现象的水平、规模、速度和形态的数值,即从各个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量的描绘。

它们以绝对数、平均数、相对数和指数等形式来表现,比如产量水平、企业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等。

(2)指反映经济现象内部结构关系和外部依存关系的量。这是一种复合量,比如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等。

(3)指由单个量、复合量共同组成的反映经济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的经济数学模型。总之,经济数量不仅包括具体的数,也包括各种抽象的量。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凡是运用数学工具或方法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分析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与方法,都构成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依据这种定义,数量经济学包括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统计学及计划学、经济运筹学、经济预测学。研究内容主要有:经济数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论;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数学分析;国民经济的最优计划和管理;经济预测理论和方法;经济控制论的应用;价格形成的经济计算;投资效果的评价和投资方案的论证;资源的最优利用;能源的需求与供应模型;经济信息的组织管理和自动化体系的建立;以及生产布局、交通运输、国家储备、商品流通、居民消费等各种问题的经济数学分析。这些研究内容,对于预测未来,提供决策选择和组织企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确定、比例关系的安排、经济效果的评价、综合平衡的进行、预测的分析和决策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做大量的精确的经济数量分析,否则,经济活动就将陷入混乱状态。

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已有很久的历史。

在这个领域内,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已经建立了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但是,由于其理论基础是不科学的,都未能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

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成功地用各种数学方法描述经济变化的数量界限,成为正确使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理论的光辉典范。数量经济学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在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由我国经济学术界首先确立的。

50年代中期由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发起,苏联经济学家涅姆钦诺夫积极推动,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我国都在经济研究和计划工作中应用了经济数学方法。我国在1980年成立“数量经济学研究会”,正式确立了数量经济学这一学科。目前,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已从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经济模型的探讨、部门联系平衡的分析,以及经济数最方法的一般问题,发展到我国宏观经济模型及其体系的理论与方法论,投入产出模型中最终需求的科学确定和消耗系数的合理修订,2000年中国经济的预测,经济管理现代化中如何利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原则与方法等。

。【阅读书目】:

《经济数学方法》,乌家培着,三联书店1980年版;《数量经济学概论》,张守一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数量经济学》,薛天栋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