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图书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44页(1666字)

比较研究超越国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界限以及超越时代界限的图书馆实践和理论的学科。

比较图书馆学的基本任务是以科学的比较方法探索国外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求普遍适应的图书馆学基本原理和最优的图书馆模式,以便为制定图书馆决策提供标准、依据,为解决图书馆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方案,并促进世界各国图书馆学术的交流。

研究内容包括:(1)国际领域的比较研究。分地区研究、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研究两种类型。前者可按地理、语言、政治环境等标准来划分。

地区间图书馆问题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到图书馆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制定准则指导图书馆实践。按语言区域划分的英语区同汉语区各种语言的文献资料收藏情况的对比,有助于这两地区的国家制定自己的藏书标准。按政治制度划分的标准来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认识一种社会制度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优越性,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克服自身的缺陷。后者包括国情、文化传统等内容。(2)国内领域的比较研究可分:①时间层次:对国内图书馆体制、布局、方法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应从具体的社会背景下的因素考察开始,例如苏联在农奴制、沙皇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封建藏书楼时期、近代图书馆时期、现代图书馆时期。②地理差异:特别是地域宽广的国家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有较大差异以及政治地理、经济地理等等。

例如西藏和内地的图书馆建筑、广西同东北的图书保护等方面的比较。③民族特点:对于多民族国家,由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涉及到图书馆藏书、布局、工作组织各方面的不同。

民族精神、社会心理不同都会给图书馆的某些方面施以重大影响。④理论派别:我国图书馆界关于图书馆对象问题的争论有10余家观点之多,需要从这些争论中寻求真理。(3)实例研究。包括特定环境下的图书馆组织、经费、布局、建筑、管理问题。

着重研究某种图书馆类型,或图书馆发展中的某种关键性因素,如特定国家的图书馆学教育或图书出版状况等。研究方法以比较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同时将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分析法等作为辅助方法。

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有:(1)同类原则。例如各国的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等都是可比的,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却是不可比的。

(2)对应原则。例如中国近代图书馆与印度近代图书馆、中国的“中图法”和苏联的ББК”分类法,既是同类的,又是对应的。(3)关联原则。(4)动态性原则。

比较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研究范围等问题,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分歧。如有的学者认为比较研究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不受时间因素的限制;有的则认为比较研究只进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属于图书馆史的研究范围。

比较图书馆学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西方学者一致认为,蔡斯·戴恩是第一个使用“比较图书馆学”词语的人。1954年,他率先提出有关比较图书馆学的一些论点,并在《比较图书馆学的益处》一文中,阐述了这门学科的定义等问题。1956年,多萝西·柯林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举办了一个初级的图书馆学比较研究班。

随后,比较图书馆学的教学、研究在欧美一些国家积极开展起来。我国在1935年,曾出版程伯群编着、杜定友校订的《比较图书馆学》一书(世界书局版)。全书分图书馆行政、图书馆技术、分类编目学、书志目录学四编,对东西方图书馆学教育、分类编目法、图书馆史进行了比较。

同年,张鸿书写的《比较图书馆》一文,也从目录和流通两个方面,对东方和西方的不同作法进行比较,并指出其优劣。

因此,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比较图书馆学研究始于中国。

【阅读书目】:

《理论图书馆学教程》,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比较图书馆学概论》,(美)珀利阿姆·丹顿着,龚原泽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