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采访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49页(1089字)

又称“图书馆采访学”。

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料采访工作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图书采访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收集、采购适合于图书馆集藏的各类图书资料,以保存文化遗产,传播科学知识。图书采访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用最佳的采访方案以达到最大的藏书效益。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基础理论。

包括信息革命对图书采访的影响,知识不断更新下的采访原则,学科结构与图书结构的关系,藏书的复本率方案及增长率方案等。(2)图书采访实务。

包括出版物类型、书名、着者、读者需要、书刊划分、出版年、页数、书号及国际标准号以及出版社、出版动向等方面的研究。如出版物有不同的划分,按内容分,有指导性文件、科学着作、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通俗读物、教材、特种文献资料、工具书等;按形式分有:①印刷品,包括:书籍、小册子、期刊、连续出版物、专题资料、报纸、其它;②缩微性,包括缩微胶片、缩微胶卷、缩微卡片;③视听资料,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科技影片等;④机读型,包括磁带、磁盘等。

又如书名的研究涉及一书的正、副书名、书名中的单复数和缩写词方面。(3)采访工作方法。包括采访计划的制定,各类出版物的采访方法,采访工作的方式及程序的科学管理,电子计算机在采访工作中的应用,采访人员的素质及培养。

一般认为,我国的图书采访理论始于私人藏书家郑樵。

他在《求书之道有八论》提出了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因人以求、因代以求。明人祁承爜写的《澹生堂藏书约》中“藏书训略”一章,提出购书三原则即“眼界欲宽,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是图书采访的重要文献。

19世纪末,世界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有了长足的发展,采访工作受到重视,有关理论研究亦展开起来。

20世纪初,我国图书采访理论的着述增多。如杜定友的《图书选择法》(1926)、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图》(1927)、林斯德的《儿童读物选择法》(1931)、吕绍虞的《图书之选择与订购》(1934)、邢云林的《图书馆购求法》(1936)等。邢氏着述有人称它为中国第一部讨论采访学的专书。

目前,图书采访学研究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除了选择图书的原理原则,征集资料的技巧与程序外,有关图书馆馆藏发展的规划与评价、各种传播媒介的比较应用,知识资源的分配和分享等问题,也吸收了进来。

【阅读书目】:

《图书馆采访学》,顾敏着,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第3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