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52页(2921字)

又称“文献分类学”、“图书文献分类学”、“藏书分类学”、“书目分类学”。

研究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图书分类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事先确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内容的属性或其他特征,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以方便组织分类排架,编制分类目录,提高检索效率。

图书分类要处理的问题是:(1)对图书的属性加以考察。

图书有本身的属性,也有作者方面的属性。前者包括图书的学科属性、地域属性、时代属性等内容方面的属性,以及图书的体裁、文种、开本等形式方面的属性;后者方面的属性包括作者所处的地域、时代、知识素养等。(2)类目的组织方法、组织体系。

类目,是指图书分类表中的一个个条目,这些条目是在分析了图书的个性和共性以后抽象出来的。类目在分类表中从基本大类到细小的子目,基本上都一贯地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加以组织。由总到分,由粗到细,由上位类(逻辑上的属概念)到下位类(种概念)。由一级类目到二级、三级……类目,组成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的线性排列体系,试图通过这样的体系列举出所有已知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图书主题。

因此,这种图书分类法就被称为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美国杜威的《十进制分类法》是其代表。(3)号码标记制度。

号码是类目的代号(代表、标记)。采用号码来代表类目,就给类分图书、图书排架、借还图书、排列卡片等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号码有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两种,前者如《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采用单纯阿拉伯数字,后者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混合的号码。号码的编制方法又有等级制(又叫层累制、小数制)、顺序制、混合制等三种。

图书分类所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图书分类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前者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知识载体的分类问题,举凡传统的印刷型的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报告、会议录、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产品样本、技术档案和内部资料的分类问题,及近年来出现的非印刷型的文献,如缩微、声像资料、计算机磁带、磁盘等都包括在内。后者的研究对象只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

目前,我国图书分类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图书分类原理。

包括图书分类学的学科知识,图书分类的意义、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体系,图书分类与科学学、逻辑学,目录学、情报学、主题法、编目法等方面的关系。

(2)图书分类历史学。包括国内外图书分类法的沿革,图书分类的思想、原理、技术、方法等的演变与发展,图书分类体系的变化,图书分类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图书分类学家在图书分类史上的作用等。

(3)应用图书分类学。包括图书分类体系的设计技术,图书分类法的选择和调整,一般分书方法和各类分书方法,同类图书的排列,分类排架和分类目录的组织,图书资料统一分类等问题的研究。分类表是分类体系的体现。分类表的研究就涉及分类表的功用、结构原理、组成部分、编制方式和编制方法、分类法的比较等方面。

(4)图书分类工作。包括如何选择图书分类表,确定各类的详略程度,制定图书分类的规则,组织图书分类工作的程序等方面。

目前应重点研究:图书分类的标准化、规范化;图书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图书分类工作人员的选择和培养;集中编目卡片的编制与利用;专业图书馆如何采用综合性图书分类表;如何改换新图书分类表或如何使用新版图书分类表:古今中外图书如何统一分类;图书分类表如何不断补充和修改。

我国的图书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朝,就产生了图书分类的萌芽。汉朝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之一)——刘歆的《七略》。

可惜《七略》散佚,在《汉书·艺文志》中仅保留其概貌。它将图书分为“六艺略”等六大类,前加一个序言性质的“辑略”,成为七个“略”。

六艺略,是经学着作,包括为经学服务的小学(文字学);诸子略,是当时社会各学术流派的着作;赋略,是文学作品;数术略,包括数学、天文、地理等内容;兵书略,指军事;方技略,指医学,包括化学。在国外,早在公元前250年左右,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把图书资料分为史诗、抒情诗、历史、哲学等部分。

但直到公元1545年,西欧才出现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法,这就是被称为“西欧书目之父”的瑞士人盖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它把图书分为字学、数学、修养、高等学科四大部和语言学、辩证学、修辞学等21个大类,下辖250多个细目。

对图书分类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初,并产生了一系列学说和着述。国外较早出版的着作有:李查生的《分类法》(1901),赫尔姆的《图书分类原理》(1912),谢尔斯的《图书分类法导论》(1913),布里斯的《知识组织和科学体系》(1929)、《图书馆内的知识组织》(1933)等等;近些年来,国外出版的较新着述有:戴哥里的《基本范畴的研究》,麦特考夫的《资料索引法和主题编目法:字顺的、分类的、坐标的、机械的四种方法评议》和《图书文献的主题法和索引法》维克利的《自然科学文献的分类法和索引法》,法斯克提的《社会科学文献的分类法和索引法》等等。

国内出版的着述主要有:吕绍虞的《图书之分类与编目》(1934)、刘子钦的《分类之理论与实际》(1934)、刘国钧的《图书怎样分类》(1953)、杜定友的《分类原则与分类问题》(1957)、白国应的《图书分类理论与实践》(1979)等。目前,世界图书分类理论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1)变更图书分类体系,修改、补充图书分类法。

如杜威的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书目分类法、冒号分类法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都相继进行重大的修订、改编。

(2)加强图书分类自动化的研究,改变揭示、组织和检索利用图书资料的传统手段,近千种被西方图书分类学家称为“隐蔽的分类法”的叙词表先后问世。(3)扩大研究领域。突破了学科聚类的方法,大量采用了人物、主题、形式等多种聚类方法。

分类法出现了“分类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动向。(4)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现已成立了两个专门从事分类法研究的国际组织——分类法学会和国际文献联合会的分类法研究委员会。

1974年创办了专门性的学术刊物——《国际分类》杂志。

我国对于图书分类学的研究对象还有如下不同认识:(1)认为是知识载体及其揭示单元的系统组织与检索利用之间的规律;(2)认为是图书馆收藏的文献的分类;(3)认为是图书分类表。与此相联系,在这门学科的性质上便出现如下看法:(1)应属社会科学;(2)应属综合性的学科;(3)应属技术科学。

。【阅读书目】:

《图书分类学》,白国应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图书分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编着,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上一篇:藏书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