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60页(1150字)

研究军事活动主体的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军事心理学以军事活动主体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军事活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军事活动主体的心理现象涉及到社会心理因素和非社会心理因素两个基本方面。军人与军人或非军事人员发生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属于社会心理现象;军人与物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属于非社会心理现象,如军人在掌握武器装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

军事心理学既研究军事活动主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也研究其非社会心理现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军人心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军人的学习动机;军事教学心理和训练心理;军人的心理训练;军人的德育心理;军人的心理选拔(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军人的服役、成才与恋爱心理;军人集体心理;军队领导心理;军队作战决策心理;战时心理及其调控;战争宣传心理;军事伪装心理;军事活动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军人与非军人的心理差异比较;军民关系心理;不同军、兵种的军事人员的心理差异等。

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战例经验总结法、历史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在军事心理学下,有军事工程心理学、作战心理学、军事测验学等分支学科。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着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军事心理问题的兵书之一。

军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5年,西方学者艾尔廷系统论述军事心理学思想的着作《战争心理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军事心理学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防部编制了陆军——A测验(Armg Alpha)和陆军——B测验(Armg Beta),分别对172万多人进行了测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用于军队团体的智力测验,为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3年,美国国立研究院和科学社邀请各大学教授和军事教官合写了《军事心理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致力于军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出版了一批军事心理学方面的着作。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1987年9月,中国军事心理学讨论会在昆明举行。军事心理学作为重点课题列入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七五”规划。

。【阅读书目】:

《战士心理学》,李志革着,黑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军事心理学》,刘红松着,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军事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苏)А·В·巴拉班希科夫、Н·Ф·费坚科主编,许宗伍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