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56页(755字)

研究介于与文之间一种文体的学科。

韵文学的分支。

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

战国时,荀卿始称其名。至汉代,则形成一种特殊体裁。

赋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赋体起源。包括研究赋体的确立是始于周末还是始于西汉,赋体的命名是取义于口诵还是取义于铺陈,赋体的来源是出于《诗经》还是《楚辞》,是出于文人文学还是出于民间文学等类问题,对此,我国学术界至今还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2)赋体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究文采。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虽要求押韵,但可以隔数句押韵;又要求换韵,大体与内容段落相一致。(3)赋体的演变史。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有的赋就是诗,有的赋则是文。屈原作《离骚》,也称屈赋;贾谊《吊屈原》等赋,也就是骚体诗;西汉中期后,出现了渐趋于文的散体大赋,汉末以后,抒情小赋兴,而又重与诗靠拢。

宋人苏轼《赤壁》二赋,则又是文。赋学应探讨赋的演变规律性。

(4)两汉辞赋的文学价值。在两汉400多年的历史中,赋占据过极大优势,这是因为汉赋有一定的讽谏内容,在表现手法上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把整个汉帝国的历史特点都体现在作品中。(5)汉赋受贬抑的原因。(6)汉赋作家作品的研究。

建国以来,赋学研究的成绩远不及诗学、词学和曲学。不仅论着很少,而且在各种文学史着作中,也没有给这种在世界文学史上鲜见的文学形式以应有的地位。近年来,赋学研究已有了转机。不仅研究论文在增多,选本在出现,而且《赋史》也已问世。

。【阅读书目】:

《汉赋研究》,龚克昌着,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诗赋词曲概论》,丘琼荪着,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赋史》,积高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曲学 下一篇: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