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历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88页(1347字)
又称”历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历史的学科。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历史学的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历史人物和社会集团的心理,包括认识、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2)上述诸种心理过程和特征与历史发展的关系;(3)对各种历史现象作出心理学上的解释。
心理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历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人类心理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心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法。它必须借助历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诸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考古学等。心理历史学在探索复杂多变的人类心理及其规律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
特别是当心理学问题与历史问题有所牵涉时,更可见其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20世纪初,奥地利着名神经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将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应用于研究历史人物行为的心理,开创了心理历史学研究。1919年,美国学者H·E·巴恩斯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心理学与历史》一文,探讨了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初步奠定了心理历史学的理论基础。早期的心理历史研究,一般都使用传统历史学家所提供的传记资料,试图推测出重要历史人物成年时个性的形成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历史学家们在进一步开展历史人物心理研究的同时,开始注重社会集团心理的研究,并加强了对心理历史学方法论的探索。西方一些国家中,涌现了一批专业心理历史学家,出版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心理历史学着作。美国出有2种心理学专业季刊;《心理历史学》和《心理历史学评论》。当前西方心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有:(1)童年史;(2)心理传记;(3)集团心理史、童年史构成了研究个性类型和历史上个人和集团行为的基础,其代表作有法国史学家P·阿里埃斯的《儿童年代、家庭生活的社交史》。
心理传记主要研究个人的心理状态,研究历史上一些人物的童年时期、青年时期直到成年时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代表性的着作有美国史学家E·H·埃里克森的《青年路德:对心理分析和历史的研究》。
60年代以来,当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由传统的上层人物转向普通民众时,新一代心理历史学家热衷于通过对某些集团的心理状态研究,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并进而揭示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在这一领域里,堪称典范的着作有美国史学家S·M·埃尔金斯的《奴隶制,美国人的生活制度和思想中的一个问题》。
目前,欧美的一些心理历史学家们正试图把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和发展一门统一的心理历史学。心理历史学已经确立了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也直接渗透到这一领域之中。当代法国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米歇尔·伏费尔多年来积极倡导开展心理历史学的研究,在法国致力于发展史学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精神形态史。通过对群众心理状态的研究。
可以揭示经济物质条件与人们生活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来全面地研究历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对心理历史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