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90页(1380字)

又称“数量史学”。

应用数学手段来分析历史的学科。

“计量史学”这一概念于本世纪50年代首先出现在法国。其基本内容包括:(1)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地收集、积累、整理和储存史料,其具体过程有4个步骤:用算式列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将收集到的史料根据研究的目的编程序,使史料程序化、符号化,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获得所需结果。

(2)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这种分析已不是以前的记叙统计,而属于推测统计学的范围。

其中要经常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分散分析、因数分析等方法。(3)制作各种数理模型,对历史过程与历史现象进行模拟研究。基本作法为,以理论为基础,根据需要,从客观事物中抽出某些相似的方面,并以此为前提,通过模型模拟来获得对历史过程的新认识的信息。

计量史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4个阶段:(1)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主要特征是,计量史学的方法应用范围仅局限于人口史、经济史领域的个别方面,估算的成份大,方法也很简单。我国汉代史学家李心传对西汉每户平均人口进行过估算;司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汉初年诸阶层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相当准确地把握了它们的家庭经济状况。

这可以说是计量史学的初步萌芽。(2)17世纪至19世纪。

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史学领域受到深刻的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史学家J·罗杰斯运用计量方法全面研究历史,给传统史学以很大冲击。专述计量史学理论的代表作,首推德国学者K·T·伊纳玛——施泰尔格的《历史学与统计学》(1882)一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计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综合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天的计量史学仍有重要意义。

(3)20世纪初至50年代。计量史学的基础理论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融合了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和某些自然科学理论的思辨方式,一些史学家开始利用数字资料和统计手段解释某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因果联系,标志着传统上只采用定性研究的政治史、社会史等领域也引入了计量方法。(4)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量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欧洲大陆,法国冈城大学建立了计量历史研究中心。

在美国,各种史学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计量方法,并成立了数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到70年代,美国计量历史学几乎统治了经济史领域,在政治史和社会史中扩大了影响。

使用数量方法研究经济史的被称为新经济史,使用数量方法研究社会史和政治史的,仿新经济史之名而称之为新社会史和新政治史。在美国的影响下,60年代到70年代,计量方法在史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东西方各国历史学以及史学方法论发展的趋势。

1980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决定由联邦德国、美国、匈牙利、苏联、瑞典等国负责筹备成立“历史学数量方法国际委员会”。

历史科学体系中引入数学方法,利于揭示事物的数量程度、事物相关关系的程度和总体,体现出它在方法论领域的优势。

我国史学界已开始重视计量史学的引进和消化,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阅读书目】:

《计量历史学》,(苏)科瓦尔琴科主编,闻一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口述历史学 下一篇:比较史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