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07页(1717字)
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历史的学科。
中国史学史的基本内容包括:(1)史学思想(或学术观点)的发展。中国古代史学表现为理性主义史学。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进步和保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史学观的斗争。
在中国历代史家及其着作中,体现了大量科学的因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史学编纂的历史。史学编纂与史学思想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受史学观点的支配与制约。中国史籍体裁丰富多样,主要有编年体、记传体(或记传表志体)、典制体、记事本末体、谱牒、方志、史评、学案等。
在史学发展过程中,体裁不断充实、完备。(3)史料考订的方式及其沿革。
在文明古国之中,我国史料最丰富。
历代王朝都设有国家图书、官府档案机构。
史料考订在我国有久远的传统。我国古代史料考订从汉代开始,历经唐宋,至于明清,逐步接近科学的方法。
(4)历史文学及其发展历史。史学史中所讲的历史文学与文学体裁中的历史文学不同、专指撰写历史的手法及其指导理论。
我国的史学名着在真实的历史记载方面表现出精湛的文学手法。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过程可分为:(1)先秦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童年时期。孔子作《春秋》成为我国史学的正式开端,编年体史书趋于成熟。诸子百家争鸣,引史立论,提供了大量史料,也表达了不同的史学观点。该时期为“经史不分”、“文史不分”的时代。(2)秦汉时期为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时期。在秦对中国文化大摧残之后,汉代史学界以司马迁《史记》为标志,实现了我国史学史上一次飞跃。司马迁综合历代史书载体,推陈出新,创造了传记体例,把经济、军事、政治、科学文化、边疆民族和有关史料网罗起来,在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方面实现了初次腾飞。
司马迁之后,班固《汉书》开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之宗,标志着正宗史学的创立。(3)魏晋至唐前期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时期。
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的进步思想,其《后汉书》成为开端史学的又一杰作。在史学思想方面,反对门阀世族的颓风弊俗,成为该期的主流。
在唐前期的盛世时代,诞生了史学史上的重要着作,即刘知几的《史通》。
该书对史学编纂、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提出了许多精当见解,《史通》问世,象征着我国古代史学即将跨入它的更高阶段。
(4)唐后期至宋元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时期。以典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典制体史书出现并臻于完备。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它使编年体史书挤掉了纪传体史书的统治地位。此期,南方史家辈出,民族史学也得到空前发展,如《辽史》、《金史》、《蒙古秘史》等都已撰成。(5)中国古代史学的迟滞时期——明清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该期,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在史学思想、考据方法和史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特别是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成为该期史学史改革的重要着作。但与前世相比,几乎是万马齐喑。
(6)全面变革时期——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时期。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一面引进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一面批判地继承封建史学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一套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基本内容,具有我国经学的优秀传统的史学理论。
它在中国史学史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超越了封建史学,又为无产阶级史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同时,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史学家,如瞿秋白、李大钊、郭沫若等,使中国史学界迅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与原则,使中国史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史学史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1979年以来,我国史学史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3年,发表有关史学史论文近千篇,出版10多部有关史学史专着。
。【阅读书目】:《中国古代史学史》,朱杰勤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史学史稿》,刘节着,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仓修良、魏得良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